编辑: 夸张的诗人 | 2019-09-03 |
你就是家里的物件们从新到旧的见证者, 而它们亦是你成长的见证者.所以, 在你心里老物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 位.当你拿起笔时, 你脑中只有它的身影, 你将对它的情感都付诸在笔端, 洋洋洒洒;
或许落笔的时候你眼含热泪, 那些不 可取代的美好时光鲜活地在你脑中上演. 瞧!这一版上每篇文章中的老物件, 它们都是活的, 有感情的, 有故事的, 它们都是作者们情感的依托.如果你也有 这样一个承载着太多情感的老物件, 写下来吧, 与我们分享! 投稿方式: [email protected] 投稿要求: 1.文字400―1000字2.带1张老物件的图片 有个谜语: 一头小牛儿 八个角, 白天放, 晚上抓. 谜底是枕头.这枕头两头 是一个四方形的绣片, 对应 着缝成一个长方体, 就是一 个八角枕头了.我就珍藏 了一对这样枕头的枕头顶. 这对儿枕头顶, 是我奶 奶李文英给我的,她是农妇, 瘦高、 卷发, 目不识丁. 乡村的雨天, 通常就是女人 做针线的时候, 我会坐在奶 奶的身边, 把玩着这枕头顶 上的图案, 不知道我对美术 的喜爱是不是启蒙在这里. 绣片是一对童男童女 持花舞蹈, 图案单纯, 甜美 幸福的样子.她一生寒微、 贫苦, 图案上的甜美是她对 生活的向往, 也是对她生命 的补偿.她生活的范围只 是从娘家的村子到婆家的 村子, 方圆几十里的范围. 她有寿
93 岁, 一生都在劳 作,没有片刻的休闲.但是, 她特别乐观, 我从来没 有听见她抱怨过一句, 她的 生活哲学就是勤劳, 她的口 头语就是:早起三早抵一工, 强其求人落下风. 这对绣工精湛的枕头 顶, 老是让我有幻觉: 奶奶 粗粝、 坚强的人生, 留下来 的却是这点细致!让我每 每感到心酸…… 这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可以伸缩的晾衣架, 铁丝f成, 有点土, 手工还可以吧?它伴随我 已有40年了. 那时我在赤峰市二九医院.艰苦奋斗, 崇尚勤俭, 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部队更是走在 前列.我们住的房子是自己建的 "干打垒" ;
我们医院开办了药厂, 还自己种植中草药, 记得 有板兰根, 叶子叫大青叶;
后来又办汽水厂, 生产 "爽口汽水" .干部、 战士的个人用品也有一 些是自己制作的.找来边角木料, 钉吧钉吧就是一个衣物箱子或小板凳什么的.手糊信封 也不鲜见.铁丝f成的晾衣架更是普遍, 多数是简单型的, 三角形再伸出一弯钩. 我做的这个属于精致型的, 可以伸缩.铁 丝f成再附以铝丝, 既是加固也是装饰, 俨然 是一件艺术品.作为晾衣工具, 它见证了从的 确凉红领章到马裤呢的发展历程, 风霜雨雪、 春夏秋冬仍容光焕发.虽经多次搬家, 跨省跨 市, 又从小房子逐步到大房子, 它一直不离不 弃地跟着我. 看着它, 就能感受到那上边散发着的质朴 和勤俭的气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居民做饭都是使用烧煤的炉子.无论春夏秋冬, 都得先用劈柴 点火, 再燃着煤块、 煤坯.费时费力不说, 还弄得烟熏火燎的.一日三餐, 想要吃热乎的饭 菜, 非得使炉子不可.一家人大人上班、 孩子上学, 要起大早点炉子做饭.一天, 父亲带回一 个铁制烤漆深蓝色圆形的物件, 上面是煤气炉样的炉架, 下面是圆桶形.父亲说, 这是煤油 炉, 有了它做饭就方便了.第二天早起做饭, 父亲开始操作.只见他把煤油炉炉架拿下, 露 出炉中间有个双层活动的铁罩, 四周围着一圈共12根白线头, 父亲用火柴点燃线头.他又用 手拧旁边的一个旋钮, 随着线头的升降, 火焰可以大小变换.父亲把炉架复位后, 把锅坐到 煤油炉上.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 一会儿功夫锅中就冒出热气, 饭菜做好了.母亲乐呵呵地 说: 好快啊, 这回不用点煤块炉子, 省了不少劲.虽然煤油炉散发着一股呛人的煤油味, 但全 家人皆大欢喜, 吃罢饭高高兴兴地上班、 上学去了. 我那时正在上小学, 我最爱看父亲收拾煤油炉, 他隔段时间就打开炉侧的铁盖, 往炉中 灌油, 修剪参差不齐的线头, 换新的线绳.其实, 煤油炉只是早上或应急时用, 做饭大多数时 候还得用炉子, 因为煤比煤油省钱, 而且煤的火头比煤油的火头大, 做饭效率高.因为使用 煤油费钱, 故大多数收入不高的家庭没有煤油炉. 大人上班较忙, 我承担下买煤油的活.卖煤油的地方不多, 我家附近的北行没有, 只有 北市场群众电影院东边的煤场有售.我拿个玻璃瓶子, 从皇姑区巴山路的家走到北市场, 买 完油, 按原路经过北市场、 黄河立交桥, 一路遛达就走回来. 中午饭都是我们小孩自己做.原 先光生炉子就够费 劲的, 刚开始不得要 领, 弄得烟气缭绕, 蓬头垢面, 满脖颈淌 汗,炉子就是点不着.炉子点不着饭 就热不了, 吃不到适 口的饭.有了煤油 炉, 棘手的烧炉子问 题解决了.中午吃 罢饭, 有了更多的时 间休息, 玩耍、 看小 说, 下午高高兴兴地上学.煤油炉那蓝蓝的火苗, 让人印象深刻的煤油味, 母亲手中做出飘 香的饭菜味、 父亲给煤油炉加油那专注认真的表情――虽然父亲母亲都早已离开我们, 但温 馨的往事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饭菜飘香的煤油炉 刘政光 奶奶的 枕头顶 王梅芳 自制的晾衣架王志平编者按: 看到这煤油炉, 就想起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