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 2018-11-04 |
文责自负. ① 近年来, 中国社会学界已经有了重新研究中国社会学史的呼声.中国社会学界已经认 识到 , 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 挖掘和诠释社会学前辈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以 中国经验本身为基础, 摸索现代中国的可能性出路, 从根本上再造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 题和精神气质 ( 应星等, 2006) . 服制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原理 * ― ― ―从服服制的社会学考察 安文研 提要: 从丧服制度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与人伦原理是社会学 研究的一个经典方向.这篇文章对丧服从服服制的制服过程与社会功能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从而发现属从服制作为对亲亲之服的延伸, 徒从服 制作为对尊尊之服的补充, 在亲属关系中对亲亲尊尊的人伦原理进行着极为 坚实的巩固与支撑.亲亲尊尊对于建构人伦关系的作用, 帮助我们更深刻地 反思现代中国社会对人伦关系的依赖与人伦价值缺失的危机并存的复杂的 社会现实. 关键词: 人伦原理 从服 制服原则 亲亲 尊尊
一、 宗法、 丧服与中国社会学 宗法与丧服, 作为建构中国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 自中国社会学建 立伊始, 就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据有经典的地位, 并形成了连续性的研 究传统.然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这一经典的研究传统却被我们遗忘 了.重新翻开中国社会学史, ① 我们清楚地看到, 自19 世纪以来, 宗法 与丧服一直是中国学者由以思考社会变革的重要对象.伴随着中国现 代学术的不断成长, 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研究思路也在逐渐发 生变化. 早在
20 世纪初, 王国维在研究殷周制度时就采用了社会科学的分 析方法, 逐层揭示了周代制度的内在架构.在制度考辨之外, 王国维以 社会科学的视角, 从三个层面对周代的制度变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7 1
2 就周代制度之整体架构, 王国维(1959:453)指出 ,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 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并由是而有封建 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二曰庙数之制;
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 就周代制度之制度精神, 王氏论曰 , 此数者, 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 而合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庶民以成一道德 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 实在于此 .就周代制度精神之建构原理, 王氏论曰 , 以上诸制, 皆由尊尊、 亲亲二义出.然尊尊、 亲亲、 贤贤, 此 三者治天下之通义也.周人以尊尊、 亲亲二义, 上治祖祢, 下治子孙, 旁 治昆弟;
而以贤贤之义治官 (王国维, 1959:472).王国维由制度考辨 而及于制度精神, 又由制度精神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建构原理, 呈现出 制度―道德―人伦原理 彼此之间所具有的社会结构上的紧密关联. 王国维在研究视角上借西学发力, 使得 亲亲尊尊 所具有的社会理论 的意涵在其论述中呼之欲出. ① 王国维对西周社会制度的研究, 明显地构成了陶希圣
20 世纪
20 年代进行亲属法研究的对话对象.不同于王国维希冀回到具有宗法精 神的旧的社会制度的立场, 陶希圣则致力于推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 到来.陶希圣认为, 在变革时代必须建立全新的亲属法, 但是, 欲建立 全新的亲属法必须了解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实行的亲属法.惟有如此, 才可能使改革有其社会基础, 并有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在《亲属法大 纲》 (陶希圣, 1928)与《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陶希圣, 1929) 这两部 著作中, 陶希圣对宗法制与丧服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看到宗法与 丧服建构的 父系 、 父权 、 父治 的家庭与家族结构是中国传统社 会几千年来的基本社会单位, 只有改变宗法式的家庭关系, 才能真正生 成新的社会制度.陶希圣虽主张革新, 但他并不同意西方以财产权为 基础建立的法律体系, 他认为应该建立生存权体系的亲属法, 以培养具 有独立人格之个体(白中林, 2014).陶希圣的亲属法研究, 虽然属于 法律研究, 但是就亲属法所具有的建构新人格、 建构新的社会关系与社 会制度的意涵而言, 亲属法研究更是一项社会学研究.20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