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8-11-10 |
1000 吨/年产业化, 年产值 达5亿元,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中 科院 十二五 优秀重点培育方向. 彭辉总结道: 十二五 期间, 青岛能源所 建立了涵盖资源配置、 过程管理、 考核评价的 三五 组织实施管理方案, 保障预期目标的 顺利实现. 十三五 凝练新 一三五 十三五 时期, 青岛能源所坚持 三个面 向 , 会聚培养高端人才, 聚焦新能源与过程, 在生物能源、 太阳能、 先进储能与动力电池、 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先进高效生物技术等 领域开展创新研究. 彭辉指出, 青岛能源所将在 十三五 期 间提供符合国家和区域需求的重大关键技术 支撑与系统解决方案, 产出 三重大 创新成 果,成为中国洁净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和技术 资源集散地之一. 在新的发展时期, 青岛能源所根据国家和 区域发展重大需求, 凝练了新的 一三五 规划, 进展 本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 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 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土地退化与发展》 上.该研究得 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土壤在碳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克林告诉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由于人类活动, 喀斯特地区植被退 化,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提供土 壤肥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 少土壤碳固持, 加速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植被恢复是提 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径, 但当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和 环境因子对土壤碳固持影响的综合研究较为缺乏. 据了解,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最大面积的连片贫 困区域, 是非地带性的生态脆弱带, 石漠化综合治理直 接关系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长江、 珠江上游生 态安全屏障建设.围绕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 复, 国家先后在喀斯特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 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人工植被恢复和自然封 育, 是喀斯特石漠生态系统修复的两种主要方式, 但目 前两种方式下长期土壤碳固持潜力尚缺乏有效评价.另 一方面, 喀斯特区地质背景独特, 土层浅薄且不连续、 异 质性强, 从而形成了喀斯特生态系统与生境类型的多样 性, 关于生境异质性对植被恢复下的土壤碳固持效应的 影响也缺乏明确认识.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 在王克林和张伟指导下, 研究 组以耕地为对照, 通过分析人工恢复方式 (人工牧草、 人 工经济林) 和自然恢复方式 (撂荒草地、 灌木林、 次生林) 下,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并记录相应的环境因子信息, 解析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积累变化规律, 并揭示 了其相应的环境驱动因子. 这是一项长期的生态实验, 我们通过
10 年左右的 连续观测, 回答了一个趋势问题. 王克林说. 研究发现, 自然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 人工恢复模式和耕地, 而短期内 (9 年) 人工恢复模式和 耕地之间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考虑基岩出露对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 各植被类型之间有机碳储量无显 著差异, 剔除基岩出露影响后, 自然恢复植被下有机碳 储量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植被和耕地. 人工恢复方式下,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仅部分变 异受环境因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