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8-12-24 |
一队由潘孝硕先生带领张寿恭、蒲富恪和孟宪振,到哈尔滨附近生产铝镍钴永 磁钢的阿城电表厂,深入工厂第一线寻找磁学课题.由此而确立了硅钢片和铝镍钴两个研 究课题,分别由向仁生和潘孝硕先生负责.其间,施汝为先生和潘孝硕先生还为大家系统 讲授现代磁学课,历时两年,使这些对磁学尚欠了解的青年人对现代磁学有了较全面系统 的掌握.不久,他们就在金属组陈能宽先生工作的基础上,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做出了取 向度达 98%以上的双取向硅钢片, 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另一组也在国内首先做出了 晶粒取向度约为 95%的铝镍钴 V 磁钢, 最高磁能积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他们在从事应用研究 的同时,还开展了硅钢片磁涡流损耗机理、磁畴结构、各向异性的起因及铝镍钴合金脱溶 硬化机理等基础科研课题.硅钢片组还制定了硅钢片的工业检验标准,为太原钢铁厂培养 了一名回厂后可以做在线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
1955 年,施先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 ) ,1956 年他接收孟宪振为 研究 学组,并开展了铁 氧体 士生,以加速高级研究人员的培养,但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施先生和向仁生先生 还根据国际动态,开始为铁氧体研究工作组织调研,积极准备条件.
1956 年,37 岁的李荫远先生从美国回国,作为高级研究员参加了磁 研究工作.李荫远先生是国际上最早利用中子散射研究磁性的科学家之一,1950 年做 出了反铁磁性相变的近似理论、根据超交换作用探讨了好几类过渡族元素氧化物晶体的反 铁磁或亚铁磁结构.1979 年他还带队去美国考察中子散射研究,推动了我国的中子散射研 究的开展.他与李国栋合作对铁氧体进行全面调研,合作写出铁氧体物理学讲义,在物理 所内办学习班.1962 年将讲义整理后,由科学出版社发行《铁氧体物理学》一书;
1978 印 行了此书的增订本.他对我室的磁性理论研究工作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0 年李荫远 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 为了适应磁学研究的长远需要,施先生很有远见地先后将蒲富恪、张寿恭、王焕元、 孟宪 先生调任物理所负责人(所长) ,持续了近
25 年.磁学组由潘孝硕先生 负责 生作为在我国国内从事现代磁学研究的第一人,开创了我国的磁学和磁性材料研 究领 二 承担任务 磁学室蓬勃发展
1958 年中 系结合 的办校方针,施汝为 先生 振、章综等送去前苏联学习进修,几乎是能派出的人都送出去了.施先生非常注意因 材施教,譬如他并不强求热衷于理论物理的蒲富恪做磁学实验,而是将他送到前苏联科学 院数学研究所, 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S.V.Tyablikov. 后来蒲富恪终于因磁性理论研究的 成果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先生同样注意培养国内其它单位的人才,从1954 年起, 前后有东北人民大学(后称吉林大学)的陈慧男(23 岁) 、南京大学的翟宏如(27 岁) 、山 东大学的陈梅初和武汉大学的徐孟璜等青年教师到物理所来进修培养,学习磁学知识和参 加研究工作,北京大学的钟文定(22 岁) 、戴道生(23 岁)也常来做实验,这些培训与
1957 年高等教育部在兰州大学组织的磁学培训班一起,使这些人回原单位后都组建了磁学专门 化(除武汉大学外) ,成为各单位磁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为我国大批培养磁学专业人才做 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