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1-07 |
4 ―
(二)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1.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增长内 涵、动力、格局的变化趋势,加深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 加快实现由 政策洼地 向 环境高地 转变,促进市场主体发 展.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小微 企业发展的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新登记注册小微企业进行跟 踪分析,提供政策指导.加大股权出质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搭建 银企合作桥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做好公司股权出 质登记工作,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瓶颈.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 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 创新.会同有关科室,加强对各县区(开发区)市场主体数量及 增长率指标的平时考核、监测预警,促进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平稳 增长. 2.引导市场主体转型升级. 立足全市市场主体结构特点, 牵 头制定《临沂市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总体方案》 .发挥 个转企 工作牵头作用,定期召开市 个转企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 议,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加大宣传引导、协调督导力度,指导 各县区按照从业人员、经营规模、纳税数额等指标,制定《 个 转企 行业标准指导目录》 ,对个体工商户分类排队,建立 个 转企 培育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转型升级质量.继续把 市内五区、 临沂商城、 县城和乡镇驻地作为 个转企 重点区域, 把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作为重点行业,力争
2015 年实现 个转企 ―
5 ―
1 万户.对已转型企业跟踪回访,了解企业需求,指导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化运作能力. 3.服务全市 三项计划 实施.充分发挥企业登记管理在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加大对 三项计 划 的支持服务力度.支持各类资本投资设立节能环保、信息技 术等新兴产业企业,鼓励投资主体以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作 价出资,推动新兴行业、新型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加大 走出 去、请进来 力度,做好总部经济培植招商工作,完成市政府确 定的总部经济招商任务,服务全市 10+6 现代产业计划实施. 大力培植壮大骨干产业,对骨干企业反映的涉及登记注册的问 题, 实行优质高效、 全程指导服务, 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壮大资本规模.根据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需要,扩大对临沂 商城国际贸易服务大厅的授权,大力培育临沂商城外贸市场主 体.
(三)大力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1.推进企业信息公示.按照登记管辖,加强组织领导,实行 条块结合,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对《企业信息公示暂 行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宣传培训.对2014 年度年报公示工作进 行安排,引导市场主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公示
2013、2014 年 度企业年报和即时信息.加强对各县区(开发区)市场主体信息 公示工作的调度督导,定期将公示率向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通报,争取各方面的重视,确保我市年报公示率高于全省平均 ―
6 ― 水平.及时公示登记注册、备案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 处罚信息和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2.构建信用监管机制.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 制定《临沂市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对联席会 议职责、组成部门、议事规则等作出具体规定,推动定期召开联 席会议, 研究确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 信用惩戒联合响应等措施, 构建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加快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建章立制步伐, 探索建立市场主体监管新机制,加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促进 宽进与严管紧密结合,规范市场秩序.按照省局部署,采取书面 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开展我市企业年报信息和即 时信息抽查工作, 落实经营异常名录、 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 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引导行业组织、社会各界对企业信用状 况进行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对失信企业进行共同限制或禁入,加 快构建协同共治模式,努力实现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 管的原则,厘清工商部门与其他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管责任,推动 先照后证后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应用省局开发的 政府部 门照后认领查询系统 ,实现工商登记与其他部门行政许可信息 的共享,探索建立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查处无照经营新机 制,有效查处无照经营行为.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