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 2019-04-28 |
(一)取A1 木板,於前头预留约 3~5 公分处(放钢珠的地方)画一横线,在线上每隔
1 公分画上一 点,接著在距第一排
1 公分处画上第二条线,也在线上每隔
1 公分画上一点,但与第一排 相间画点形成交叉状,依此类推往下画,最后将铁钉钉在点上,并用瓦愣纸黏在两侧,即 完成 A1 木板的制作.按照相同方式,依景宄ざ取⒖矶纫约疤な杳芏戎煌,完成 B1 木板、C1 木板及 D1 木板,如图二所示.
2 B1 D1 C1 A1 图二 木板 A
1、B
1、C
1、D1 实际图样
(二)首先量取 A1 木板上钢珠滑落的起始高度
20 公分,并用盒子垫其下以固定.
(三)承步骤二,将100 颗钢珠(直径 6mm)放置於 A1 木板的起点,先用一块板子隔著,待钢珠放 平后再抽开让其落下,用马表测量从木板起始点滑落到终点所需的时间,并记下木板上钢 珠的剩余颗数,重复此步骤多次,求其平均,记录於表一中.(装置如图三)
(四)将A1 木板依次更换为 B1 木板、C1 木板、C1 木板,重复步骤二及步骤三,记录於表一.(装置如 图
四、
五、六) 图四 钢珠在 B1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三 钢珠在 A1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五 钢珠在 C1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六 钢珠在 D1 木板滑落的情形
(五)再取 A1 木板,承步骤二,改变钢珠滑落的起始高度为
10 公分、15 公分及
25 公分,重复步骤二, 记录如表二.
(六)将表一的测量结果,整理成表三与图十二加以分析讨论.
3
(七)将表
一、表二的测量结果,整理成表四与图十三加以分析讨论. 【实验二】 :
(一)A
2、B
2、C
2、D2 四块木板的做法与实验一中 A
1、B
1、C
1、D1 类似,不同的是前头预留较宽 的位置,且旁边改用薄木片钉在两侧,其完成图如图七所示. C2 B2 D2 A2 图七 木板 A
2、B
2、C
2、D2 实际图样
(二)首先量取 A2 木板上钢珠滑落的起始高度
15 公分,并用盒子垫其下以固定.
(三)承步骤二,将150 颗钢珠(直径 6mm)放置於 A2 木板的起点,先用一块板子隔著,待钢珠 放平后再抽开板子让其落下,第一颗钢珠弹出 A2 木板终点时开始计时,等到钢珠落下超 过约一半的数目再利用木板将其挡住,记下从木板流出的颗数及所需时间,重复此步骤多 次,求其平均,记录於表五.(装置如图八)
(四)将A2 木板依次更换为 B2 木板、C2 木板、D2 木板,重复步骤二及步骤三,记录於表五.(装 置如图
九、
十、十一)
4 图八 钢珠在 A2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九 钢珠在 B2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十 钢珠在 C2 木板滑落的情形 图十一 钢珠在 D2 木板滑落的情形
(五)再取 A2 木板,承步骤二,改变钢珠滑落的起始高度为
10 公分、20 公分及
25 公分,重复 步骤二,记录於表六.
(六)将表五的测量结果,作成表七与图十四加以分析讨论.
(七)将表
一、表五的测量结果,作成表八与图十五加以分析讨论. \
5 伍、研究结果 【实验一】 : 以下为
100 颗钢珠(直径 6mm)在A
1、B
1、C
1、D1 四块不同的木板,於设定不同的条件中, 由上方滑落至底部所需的时间与剩余颗数.
(一)
100 颗钢珠在 A
1、B
1、C
1、D1 四块木板滑落的时间与剩余颗数,如下 表一 钢珠在 A
1、B
1、C
1、D1 木板滑落的时间与剩余颗数 A1 木板,起始高度:20.00 公分 次数(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 时间 t (s) 3.13 3.09 3.16 3.41 3.88 3.03 3.10 3.31 3.85 3.44 3.10 3.10 3.19 3.09 3.69 3.30 剩余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