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9-07 |
那么各组的进度如何呢?接下来就请由小编来带 领大家一探究竟. 工作总结 周李鹏(指导老师:武晓刚) 工力
1402 这个月我们的工作重心还是围绕在有限元模 型的建立与理论推导两方面.同时,为了能更好 的完成项目工作,我们团队经过讨论,在与指导 老师交流之后,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之前我们所做的有限元模型是理想的圆柱形 模型,研究其在受载条件下的力学响应,这样所 得到的结果可能和真实情况有所不同.于是我们 计划引入真实的关节软骨模型,也就是利用一些 医学器械与医学软件扫描真实的关节软骨并对图 像进行后处理,导入到 Comsol 软件之中,并与 之前所做的圆柱形模型与理论推导分析进行对比 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利用实验与有限元 结合,通过数据拟合,得出关节软骨的弹性模量 和渗透系数. 之后我们为导入的关节软骨模型引入理想模 型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模拟步态载荷得出关 节软骨正常行走时的力学响应.最后引入不同的 缺损条件,通过对两种情况下模型的力学响应的 对比分析,得出缺损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照片
1 小组讨论工作 这些新的想法和思路是我们团队通过在平时 的研究工作中, 阅读大量文献与学习有限元软件, 再与指导老师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的.有了新的想 法,新的思路,我们自然就有了需要与之对应的 新的工作,也有了新的难题.不过,我相信通过 我们团队的努力工作还有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下, 我们一定会为这个项目交上一个完美的答卷. L-脯氨酸合成的进一步探索 高永晗(指导老师:申迎华) 化工
1302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合成了一部分功能化 L- 脯氨酸单体.Boc 保护时,我们增加了三乙胺的 用量,发现产率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 Boc 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结合上去.之后我们做的无 规共聚物反应时间减少到了
6 个小时,我们初步 研究减少时间反应是否会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 布.同样合成途径如下:N-boc 保护的 L-脯氨酸 的合成→利用柱层析法提纯→P(NIPAm-co-ProlA) 的合成→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嵌段聚合物的 N-Boc 脱保护→温敏性的研究. 首先, 我们进行了功能化 L-脯氨酸 Boc (Boc 放在 40~50℃的水中溶化)的保护:称取 2.9107g 功能化 L-脯氨酸,量取 40ml 二氯甲烷,放入三 口烧瓶中,在30℃下回流.多放三乙胺,让盐完 全反应;
反应完了以后, 冰水浴冷却再加 NaHSO4 调节 PH(PH 试纸要放水,否则不显色) ;
调完 PH,抽滤,萃液抽滤完的液体,干燥再抽滤.本 次实验有所改进的地方为: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 溶解;
Boc 用CH3Cl2 溶解;
三乙胺放的量比之 前多.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嵌段共聚物变温紫外可 见光的测试,验证了它的回复性.之后测定了在 不同 PH 下嵌段共聚物 LCST 的变化,发现变化 并不是很大.最后我们还制备了调节 PH 的磷酸 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 照片
2 正在进行柱层析实验的郭志军 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实验的了解 越来越透彻,下一步目标也越来越明确:通过查 找文献研究负载 L-脯氨酸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如 何催化.经过多个月的探索,我们深知文献的深 入阅读及理解对我们后续实验的重要性,不仅如 此,我们还需寻找超越前人的创新点,使我们的 研究更加新颖独特. 临近尾声,脚踏实地 谷雪晨(指导老师:李秀红) 创新
1402 从去年五月份接手大创项目,快一年了.项 目也快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里,在教授和研究 生学长们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光整加工研究所 的实验平台运作.通过一个学期机械设计课程的 学习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完成,我们小组成员 对这个大创项目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信心. 照片
3 三维模型图 目前,实验平台系统的三维结构图已经由小 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并且画好三维模型图.实物 结构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①盛有加 工介质滚筒的回转运动方案的实现;
②被加工齿 轮多自由度运动方式的实现(工件能够沿着 X、 Y、 Z 三个方向移动,以其轴线为中心,有绕 X 轴的 连续摆动,绕Z轴的连续摆动;
能够绕着自身轴 线实现正反转;
所有运动都能够连续摆动以实现 所有工作齿面的加工;
且工件绕 X 轴和 Z 轴作一 定角度的摆动). 大部分零件已经在计算过程中确 定好型材,已经在零件出售商预定. 为实现被加工齿轮沿着 X、Y、Z 三个方向 的移动,小组成员通过对方案的修正和改进,最 后确定了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方案.其中被加工 的齿轮通过轴固定在已设计好的机架的一端,电 机带动带轮的回转,工件与带轮的另一端同轴来 实现其绕 X 轴的回转运动, 机架通过绕中间的光 滑杆实现绕 Y 轴的回转运动, 整个机架由一个连 杆机构实现绕 Z 轴的回转运动.此方案结构上相 比之前的更加简单方便.系统结构三维图已经画 好. 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会把重心放在该 试验平台的实体搭建上.在搭建的过程中优化设 计方案,使该平台能够有效合理的实现磨块和工 件之间更加复杂的相对运动,改善加工效果. 初步结论 王珠(指导老师:金燕) 能源
1303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制定了自己的 实验设计方案: ①采用不同煤种、不同燃烧方式下飞灰与钾 基吸附剂混合;
②设定不同的飞灰钾基吸附剂质量比,如1:10,1:5;
③飞灰与钾基吸附剂混合方法有两种:一是 以浸渍法为基础,飞灰负载钾基吸附剂;
二是将 飞灰与钾基吸附剂固体颗粒直接混合. 浸渍法的具体步骤: (以1:10 的质量比为例) 称取 5g 飞灰,50gK2CO3,加入 300ml 去离 子水 ,使用电动搅拌器搅拌 3h,过滤后,将混 合物放入烘箱中烘干, 烘箱温度控制在 50℃, (防止K2CO3 与空气中的 CO2(g) 、H2O(g)发生 反应) ,烘干后,称取混合物的质量,结合混合物 前后质量的变化以及滤液的 PH 值,分析 K2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误差. 结果发现:由于 K2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极 大,采用浸渍法的混合方法造成实验误差极大. 故在以后实验中都采用固体直接混合的方法. 照片
4 飞灰实验数据 在实验系统已经满足项目要求,实验方案基 本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 飞灰 1#是美锦电厂的飞灰, 锅炉类型是循环 流化床锅炉,机组负荷是 300MW.飞灰 2#是平 遥耀光电厂的飞灰, 锅炉类型是循环流化床锅炉, 机组负荷是 200MW.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是因为 K2CO3 与CO2 反应, 相当于 K2CO3 吸收了 CO2, 故质量增加.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 飞灰 1#飞灰多, 质量变化少,飞灰 2#飞灰多,质量变化多. 因此,不能简单的说飞灰越多越好或者飞灰 越少越好,需要具体分析.目前,我们正在分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在增加飞灰 种类,将结果进一步完善. 坚持不懈 张郁新(指导老师:李育珍) 环工
1404 又是一个月,这个月的我们是悲喜交加,有 失望过,有沮丧过,有想要放弃过,不过放弃是 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还是和 之前一样,我们仍继续着两组分别来做实验.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 pH 终于做出了图. 实验过程中,PH 的调试是一个十分需要耐心的 过程,在PH 值7的附近,如5,6,8,9 等值, PH 的变化十分灵敏,加入一些少量的酸或碱, PH 就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要将酸,碱进 行稀释,再进行调试 PH.而在较为极端的 PH 附近,变化则十分微弱,如酸碱度为 2,3,10,11 等值 的附近,即使加入
2 到3滴盐酸和氢氧化钠,变 化的幅度也不会超过
1 个PH 值.虽然这么难, 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地做,越来越熟练,也终于得 出了最后的结果. 但不开心的是,时间这个影响因素还得继续 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做了
6 次时间对吸 附的影响, 第六次终于是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从希望到失望再希望,这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将 我们弄得垂头丧气,即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