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9-07-01 |
W illiam Callahan, ? Nationalizing International Theory: Race, C lass and the Eng lish School, % G lobalSociety V o.l 18No.
4 , 2004, pp .
305 323;
石之瑜: 英国学派与两岸国际关系研究 , 国 际政治科学 2005年第 1期, 页132!
148 ;
Richard Little, ? The English School andW orldH istory, % in A lex J . Bellam y ed . ,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Its Critics ( Oxford: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5 );
Cornelia Navar, i Theoris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E nglish SchoolM ethods ( London : Palgrave, 2009).
53 的高度进行了诠释, 因而俨然容许国际社会继续开展出不同的原理原则.以此 类推, 属于亚洲的国家基于不同的历史与哲学传统, 当然会实践出自己的国际 关系原则, 至少亚洲国家理解主权国家行为与规范的依据, 应该来自他们在彼 此互动的历史长河中所累积的共同经验. 亚洲地区的群体行为者在成为国家之前, 不是以主权身份在行动, 甚至在 进入主权身份之后, 反而可能因为流离于固有文化而丧失原有的能动性, 这对 于自居天下中心的大清朝廷, 文化与宗教都高度分化的印度, 或以神国自况的 日本都是如此.追求平等的主权国家身份是他们各自的任务, 占据了大部分亚 洲国家的建国议程. ? 如何依照欧美的国际关系原则发奋图强, 并审视自己的 表现, 争取欧美国家的认可, 成为亚洲国家近代化进程中共同的经验.从这种 意义上说, 国际关系理论就不只是客观分析的框架, 它也是亚洲国家成为正常 国家的教战手册.但如果不根据既有英美理论, 而另谋研发属于自己国家的学 派, 则会引发另一方面的问题, 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表明自身与西方国家典型不 同, 反而会与追求成为正常国家的初始愿望发生冲突, 并让外人把这看成是自 己仍然没有达到正常国家标准的证据. 来自亚洲的所谓地方性学派思维, 有其相通之处, 即他们对文明的关切. 所谓文明, 指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某种长期生活与交往模式.对文明的关切在主 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正在引发好奇, # 似乎催生着亚洲版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 以下将指出, 这些探究亚洲学派的努力, 无不指向自己身处于东西文明交会的 历史时空, 不同于国际关系理论纯粹仅出于欧陆的思想脉络, 或奠基于泛称为 西方文明的历史实践, 因此国际关系理论家们不能有效处理处在文明之间的亚 洲.亚洲国家是文明的代理者, 受到文明力量节制.然而, 在主流国际关系理 论之下, 主权国家本是宗教战争的产物, 主权国家率先要保护的是人民宗教自 由, 因此文明力量乃在主权之内形成, 后来甚至由主权国家促成公民民族主义 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地方性学派 ? # K. M. Panikkar , A sia and Western D om inance ( New York : C ollier Books Inc , 1969);
Stephen N H ay , A sian Ideas of East and West ( C ambridge , M assachusetts : H 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0). T i m othy Byrnes ed. , Religion in an Expanding Europe ( Cam bridge: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6);
Peter Katzenstein ed . , C ivilizations in World P olitics : P lural and P luralist P erspectives ( London : Routledge, 2009).
54 的理论. ? 20世纪 60年代新兴国家大量出现, 主流理论以国族建构与国家建 构为建国的两个先后过程, # 假定殖民母国任意切割族群所划定的国界, 终能 凝聚异教异族于一炉.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 面对从文明史与思想出发的各个亚洲的国际关系地 方性学派, 探究其内涵为何, 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异同, 与各自的历史有何关联, 仰赖的思想路径为何, 颇有必要. 由于地方性学派仍不成熟, 因此以下从每个社群先归纳一种相对可信的方 案, 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至于地方性学派的判定标准则在于, 因为出于不同的 文明政治经验, 而能对主权国家行为的意义与国际关系的本质, 产生与主流国 际关系理论不一致的理解.因此, 地方性不是特指出于国家或主权范畴, 而可 以是国家层次以上, 或国家层次以下, 或国家间的社群, 因此是根据某群聚的文 明观所归纳的一种方案.这是一种既无排他性, 亦非整体性的立场, 由此揭示 的是可能性与可信性.由于有的方案是从哲学思辨推演而出, 有的是从政策实 践中推演而出, 因此在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之间, 不作层次的区隔, 此一层 次区隔出自主流国际关系的本体论假定, 亦即国家与国际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行 为结构, 恰为反思亚洲国际关系的对象.本文则反省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所共 享的本体主张, 在于对于亚洲以外的社群在理解国际关系或制定外交政策时, 有无普遍适用性、 相互模拟性或启发性. 国际政治科学 ? # Feld Greenfeld , N ationalis m: F ive R oads to Modernity ( C ambridge : H 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