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01
L 县见闻 八月中旬,随同事去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小村子住了一周.

时间 虽短,毕竟有见有闻,有一些因此而起的明白和疑惑.这里先写出 几段. 一,L 家湾 我们去的地方是在 L 县中部.出县城三十多公里,汽车驶入一个 狭长的山谷,左边是连绵的稻田,右边是一条近百米宽、清浅、露 出大片沙质河床的大河.河上,隔个一里半里的,就会横一段宽约 三尺、以水泥和石块混合砌成的低坝,充当过河的道路.我们在其 中一段坝边下车,脱鞋,从坝上涉水过河,再沿一条泥路上行

七、 八分钟,就到了 L 家湾,一个三十来户人家、有一百

五、六十人的 小山村. 村子依坡势南北展开.大多数是泥砖房,黄褐色的墙面,灰黑 的瓦顶.一面墙上写着: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庄严指出:…… 村子中 央,有两幢新起的平顶楼房,其中一幢特别新,不锈钢的窗栏在阳 光下闪亮,但是门窗紧闭,一条老黄狗懒懒地伏在门口.村人说, 这家主人在外地打工,房子是他为自己娶媳妇造的,花了四万多 元. 他还没有找到老婆呢! 村人笑说. 我住的那一家,是在村子的东北角,一座也是依坡势而建的两 进的房子.第一进是原先的泥砖老屋,如今拆掉一半北墙,造成一 个不大的、能遮雨的前院.二进是住屋,大约七年前造的,用了新 式的空心砖,却依旧是平房、斜顶,老派的农家样式.屋子面南, 正门进去是堂屋,左右另各有一间房,堂屋后面是厨房,有一扇门 通向屋后.整个房子高而敞,据我在屋里目测,从水泥地面到屋顶 足有八米高.跨出后门两三步,就是一面相当陡的山坡,它从北面 和东面,构成这房子的院墙. 屋里屋外,处处显着主人的勤勉.堂屋的北墙下,是一台新买 的29 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机上覆着的红色的人造丝巾,被小心地撩 起来,避免盖住散热的气孔.厨房的烧柴的灶台面上,贴着白色窄 条瓷砖,擦抹得干干净净.前院里,贴墙砌了一口养鱼池,十余条 本地特有的小鱼,静静地停在池底.池对面是一个单独的灶台,上 架一口烧猪食的大锅.另一边叠放着两口寿材,结结实实,给年长 者一种安心的感觉.前院东边开一扇小门,跨过去,是一个在山坡 的斜面上辟出来的狭小的东院,其中以石块围成一个半米高的猪 圈,卧一头圆滚滚的黑猪,小眼睛紧紧地盯着你.一群半大的母 鸡,就在这前院和东院飞上跳下,伸着脖子 咯咯 地叫唤,却并不 一定是下了蛋.屋后的山坡上,树木青翠,缸豆架,丝瓜藤,还有 一小片竹林,其中一根竹子不知何故弯了下来,

三、四只中年母 鸡,稳稳地停在上面,悠然四望.前院和后院都砌有排水沟,后院 里还有一个专门洗衣用的方形石槽.最让主人自豪的,是在后山上 打出一口四米深的水井,再以钢管和水龙头将水分别引入厨房、鱼 池和洗衣槽.看我这城里人很节省地从厨房的储水槽舀出半碗水― ―这可是清澈甘甜的山泉哪,他笑了: 多舀一点,这是不要钱 的. 天刚蒙蒙亮,窗下两只小公鸡就扯开嗓门啼起晨来――其中一 只还是哑嗓子,叫不成调,却异常顽强,远处每有一啼,它必要跟 着叫一回.我干脆起身,随同事去后山走走.同事是本村人,四年 没回来了,一上山就叫起来: 嗬,这山上林木都长好了! 四年前 可不是这样,树木被人伐得七零八落,到处露出砂石的地面. 现在 倒是一片绿了! 我四面看. 是呀,人都去打工了,村子里没那么 多人来砍柴伐树了,这山就自然长好了…… 他说. 确实,L 家湾也好,周围的几个村子也好,凡我所见,尽是五六 十岁的老人,和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也遇到几个青年和壮年 人,不是神色有点迟钝,就是缺一截胳膊,或者有别的残疾.似乎 大多数体格和头脑健全的青壮年,都如那造了楼房空关着的人一 样,去城市打工了.我住的那家的一户邻居,有一个十八岁的姑 娘,衣着鲜亮,一脸聪明相,完全不像是村里人.一问才知道,她 已经在县城打工多年,是因为有人提亲,才临时回来的.我那同事 的两个妹妹,也都是从上海回来不久,她们的丈夫,现在都还在上 海打工. 山村人晚饭吃得迟,趁着天还没黑,我拎一把竹椅坐在堂屋 口,问起主人的日常生计.他年近六十,身材不高,瘦,笑起来满 脸皱纹,却一头黑发,不显老.和村里其他人不同,他能说一口流 利的普通话,此刻就扳着手指头,慢条斯理地告诉我:平时家中, 就他和妻子两个人,儿子在上海工作,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住在 不远的外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