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1 |
刘家桥这个名字, 是二二 年爱好摄影的朋友常松向我提起 的.他说,在湖北境内很难再找到一个像刘家桥村这样规模庞大、 民风淳朴, 既有浓厚历史文化 底蕴,又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古民居群.刘家桥刘氏族人为汉高祖 刘邦后裔, 传承至今已十八代, 在此聚族而居历经近四个世纪,被誉为 楚天民俗第一村 .当时,我就有立刻前往的冲动. 弹指一挥间,十几年匆匆而过,置身世俗的繁琐一直未能如愿.去年十二月初,应常松和青年作家宇飞的邀约,我终于来到湖北咸宁大山深处的大汉皇族村,领略到被隐藏忽略了几百年的皇族遗风. 清晨,偶降细雨,村里的街道上少有人走动,缺少了名胜古迹的繁杂,显得有些寂寥,不过,我们可以静心探访大汉皇族村.细雨中,静静地走在被踏过数百年泛着幽幽光泽的石板路上,仿佛在聆听古人的窃窃私语.河边映 入眼帘的是一架巨大的水车,被河水冲击着, 不急亦不缓地转动, 似在述说刘家桥村的历史.村中 一片片老屋,高低错落,井然有序,颇具章法.白泉河从村中蜿蜒穿过,河水清澈透亮,潺潺有声, 水中游鱼、 小虾、 螃蟹、 石鳗皆 清晰可见.两岸河沿皆用青石垒 起,以巨型块石砌成宽阔的洗衣埠.两道石堰拦河筑起,形成落差,人工瀑布呈现在眼前.几只鸭子在水中游弋, 时而潜水觅食, 时而嬉戏追逐,石堰上聚集了一些鸭子大鹅,正在用喙梳理被雨打湿的羽毛,那份安逸让人感受到田园的和谐.河上带桥廊的刘 家桥,半圆形的桥拱与河面倒影相合, 浑然成趣. 细细观摩,老屋是依山从下而上成阶梯形建筑,其他则依山傍水而建,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模式.房屋皆为两层建筑, 屋内, 一进几层,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屋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 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 .屋外,青砖到檐,石门、石窗、石板路.青瓦盖顶,垛墙斜伸,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古村依山而建,山间绿树环绕,竹影摇曳,一片苍翠,丝毫没有北方冬季的萧条和苍凉,沿街老屋墙体斑驳,给人一种沧桑感.家家门前的红 灯笼透出的红色光芒,给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古村增添了不少喜庆 的色彩.许多老宅都已融合了当 地的建造特色,也有不少带有鲜明的徽派风格,不由让人产生遐想.村中那座古廊桥为我们揭开 了古村的身世.古桥取名刘家,村子以桥而名,站在桥头, 刘家桥 三个繁体题款十分醒目.从桥的记载文字得知,刘家桥村建于明崇祯三年(公 元1630 年) , 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是大汉皇族村,至今刘氏皇族近九千人于此聚族而居.汉高祖刘邦的幼弟刘 交,为西汉楚元王,又被封为彭城王,是刘家桥人的封王始祖,其后代于明代选中了这块位于咸 宁山水环抱的风水宝地,开创基业,兴建村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庞大的汉皇族群体,后来被称为大汉皇族村,这种众多皇族聚集的村落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实属 罕见. 刘家桥架在穿村而过的白泉河上,是建村时建造的独孔拱桥,据说过去这是江西通往咸宁和汉口的主要通道.整座桥垒石 而成,桥面上盖廊亭,廊亭内梁雕刻有龙凤八卦图,青瓦覆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桥内两侧置有长凳.被风雨侵蚀了几个世纪的木制桥栏,虽已斑驳开裂,但精致的廊架和石砌雕梁,还是可以让人遥想到桥初建成时川流不 息的繁华和喧嚣.我们站在光线 幽暗的桥廊内向远方遥望,但见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雨丝若帘,云雾漫漫,田园风光一览无余,顿有一种 把酒临风 的惬意,恍惚间,宛若已随时空隧道穿越到明代. 刘家桥村作为皇族后裔聚集地,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 墨庄世第 ,刘如鹤(号 阴皋) 所修建的皋鹤学校,培养出许多读书人.刘家桥村在民国前有举人两人、贡生四人、庠生六人、秀才二十三人.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晚清贡生刘炳元和庠生刘毓华父子,曾被州府授予《父 子明经》 匾额.如今刘家桥尚存十块匾额,悬挂在下新屋门厅.古匾多为寿匾,也有功德匾和贺房匾.其中一块贞节匾《清标彤管》, 中间用小楷竖书有 皇恩旌表 四字. 时隔数百年,村子已褪去了昔日的妆容,显得凋敝与冷落,题有 墨庄世第 的老宅院亦剥蚀残缺,但朱红描绘的走马壁画和图案,仍可看出当时作为书香人家的庄重.遗憾的是,昔日的书墨香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只留下曾经的辉煌,让人感慨叹息.山坡上,有一排土家族风格的老宅,黄土墙黑灰瓦,一处老宅的门楣上题写着 彭城世家 四个大字.彭城原本是徐 州的古称,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古代归属彭城.河边一位七十 多岁的老人告诉我们,刘家桥人虽然已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咸 宁深山繁衍生息了几百年,却始终没有忘记故乡,没有忘记自己的 根 . 站在一盘石磨前,抚摸着磨身,我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爸爸推磨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禁不住泪沾衣襟.老人告诉我们,刘家桥村民风淳朴,虽为书香门第,但数百年来大都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田园生活.老人指 着河边的水车说,至今村里还存留许多古代、近代用过的工具,如石碾、推砻、纺车、碾槽、榨坊、花轿、竹轿等.还在使用的有犁、耙、风车、水车、连枷、晒垫、盘篮、篾箩、竹笱、石磨、舂臼、水臼、吊锅、火塘等.有的人家还保存着祖传的关门床、太师椅、八仙桌、春台桌(书案)等家具.老人介绍时一脸的安详,见我对这些老物件感兴趣,就领我们来到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一张春台桌,上面的花纹图案若隐若现, 清晰得还能欣赏到精细的雕工、逼真的形象.老人说, 这些老物件, 也是我们的 根 , 不敢忘也不能忘啊!常松对着这些老宅院用相机一阵狂拍,他忧郁地说: 一定要把这些传统的东西记录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快速开发,或许在不久就会消失.即使复制, 那 也是无法超越的. 但愿百年以后或 者更长时间, 古朴的刘家桥村, 其独 有的遗风能一 直流 传下去.32019年 2月 12日 星期二 美文/副刊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