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9-07-01 |
2000 多万,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流动人口的十分之一;
居住在城市和 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种流动改变了一些地方特别是流 入地的民族人口结构.一些过去没有少数民族的城市有了少数民族,一些过去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的城市有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比如山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10 年来共增加约
90 万人,使得这 部分人口占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从
10 年前的 25%增长到目前的 69%,其中 41%来自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30%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广东目前城市 少数民族约
291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逾
260 万人,是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人口 的主要流入地.也就是说,在南北这两个省,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已远远超过原先拥有户籍 的少数民族人口.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无论是抓经济发展还是抓 社会稳定,都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都不能不把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作为一项长期、带有全局性的工作抓起来. 这次调研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和山东省
5 个城市,考察了一批企业、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及西藏、新疆内地班,广泛接触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就如何贯彻落实中 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促进就业创业,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依法妥善处理相 关矛盾纠纷,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问题听取各方 面意见.希望通过政协这个渠道,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一领域工作的顺 利开展有所促进. 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的、建设性现象 中国网记者:对于少数民族人口跨区域向城市流动的现象,您怎么看?这是一种积极的、建 设性现象,还是麻烦和问题? 朱维群: 少数民族人口跨区域流向中东部城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的、 建设性现象.首先,它给中东部特别是沿海城市提供了新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流入地经济社会 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城市,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异地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弥补当地劳动力不足 的重要人力资源渠道.第二,流入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在为流入地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不 同程度摆脱了贫困,掌握了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这些又为他们回乡创业、促进流出地
30 脱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在我国历史上,城市一直是各民族加快交往交流交融,形成 共同文化,提升相互认同的最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群众流入城市后,眼界开阔了,同其他民族人 群接触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共同城市的市民意识明显增强. 当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刚进入城市特 别是自发流入的人群适应城市严格的管理和诸多规矩需要一个过程, 也由于我们有关工作的办法 和经验尚显不足,一些地方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有所增加.但是这些改变不了城市的发展将推 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趋势.
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长了见识,增加了收入,带动了 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 关门主义 的态度,也不能 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少数民族进城,要持欢迎的态度,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 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按中央这个精神办,我们就能够正确地把握这项工作的总体走向和大 原则,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中蕴藏的建设性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把可能发生的 矛盾和问题消减到最低限度. 我们看到,一些发展中的大国也出现农村人口往城市集中的现象,但是相伴随的是严重的社 会分化,其标志性现象是城市周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贫民窟,这里汇聚的庞大人群几乎无法 融入城市,带来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我国,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能 够较快融入城市,没有形成族群的对立,没有出现贫民窟,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和党领导下工作 的重要成果. 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