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9-07-01 |
200 余处,公共温泉浴池和温泉游泳池
1600 处,突出 医疗利用的温泉浴疗有
430 处. 全国现共有地热温室(或大棚)133 万m2,主要种植高档瓜果、蔬菜、食用菌、花卉 以及育秧.全国建有地热养殖场约
300 处,鱼池面积约
445 万m2,养殖罗非鱼、鳗鱼、甲鱼、青虾、牛蛙、观赏鱼等以及鱼苗越冬.新鲜成鱼、瓜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增加了外汇收入. 地热水在工业方面的利用主要集中于印染、伴热输石油、烘干等方面. 2.3 浅层地热能利用 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尝试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进入21 世纪以后在全国普遍推广,其中以京津地区发展最快.到2004 年底,北京已有
420 万m2 的建筑物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冷) ,使用单位已有
200 余家,已完成的最大单项 工程供暖(冷)面积达十几万 m2.目前全国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冷)总面积尚无确切统计 数字. 北京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对本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
11 个工程项目的运行费用进行了 分析:在供暖、供冷、供热水、通风的情况下,单位面积费用支出从 9.48~28.85 元不等, 其中 63%的项目低于燃煤集中供热的采暖价格,全部被调查项目均低于燃油、燃气和电锅 炉供暖价格.
3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对地热资源勘查投入严重不足,全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程度低 目前, 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热资源勘查,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低 温地热资源,基本未开展正规的地热勘探.全国地热资源总量是个概数,至今尚未取得公认 的统一数据. 勘查评价滞后于开发利用, 严重影响地热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以及地热产业的 发展.尤其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家在地热资源勘查方面基本上没有投入,地热勘查 开发工作基本上是由市场在推动, 个别地区的地热开发管理工作缺乏科学依据, 处于盲目开 采状态. 3.2 地热供暖初期投资较大,制约其推广发展 以京津地区为例,地热井深一般在 2000―3000 m,采用 一抽一灌 的对井供暖方式, 钻两眼热水井,总进尺在
5000 m 左右,需投资
700 万元(1400 元/ m) ;
地热出水温度按
60 ℃计,40℃回灌,每小时出水量 50m3,可供热面积为 2.3 万m2(按节能标准 50W/m2 计) , 加上两座地热井站房的井口设施费用,总投资约
800 万元,初投资近
350 元/ m2. 若采用地源热泵供暖方式,据建设部调研结果: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为 300~400 元/ m2;
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约为 350~450 元/ m2.总体上说,初投资比目前常规(仅用于 采暖)的燃煤锅炉房供暖系统高出 1~3 倍,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高出 34%~150%.但 这种比较均未计算传统供热方式输送基础设施投资,也未量化计算地源热泵系统除供暖外, 还能制冷,提供生活热水带来的成本节约. 3.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尚有相当一部分地热开采井未进行回灌,弃水量大、弃水温度高,热能利用率仅为 20%―3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管理、出投资等因素外,勘探、回灌以及梯级利用 技术亟待提高亦是其中重要原因.这一问题若不解决,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由此还会产生对 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3.4 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急需加强 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潜力巨大. 高效能的热泵机组是地 源热泵技术的关键设备之一.目前国内厂商具有生产中、小型普通热泵机组的能力,质量和 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较大. 而大型热泵机组, 如技术门槛较高的离心式热泵国内尚无生 产能力,其核心技术和设备国外厂商对我们进行封锁. 3.5 地热资源信息管理不健全 缺少全国统一的地热资源信息系统,管理手段落后,信息量不足,反馈不及时.地热勘 查资料流失严重,资源开发动态监测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