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 2019-07-01 |
收获后,应及时全面清理臭薯、坏蔓和薯园 田边杂草,并集中处理,用于沤肥或堆肥,并在表面撒施石灰粉或杀虫剂,防止成虫逃逸,断绝越冬栖 息的虫源,降低越冬虫口残留量. 6.3 物理防治 6.3.1 性诱捕剂诱杀
3 在甘薯小象甲发生区内,成虫发生初期,将甘薯小象甲诱芯及配套诱捕器组装好,并按棋盘式悬 挂于田间,每个诱捕器间隔 15-18 m,以高出作物 10-15cm 为宜,用量为 4-5 套/亩.诱芯每个月更换
1 次. 6.3.2 饵料诱杀 把10-15 根长 30cm 左右的鲜薯蔓扎成一捆,每亩按棋盘式放置
70 捆左右作诱饵,诱集成虫,然后 集中销毁杀灭. 6.4 化学防治 6.4.1 毒饵诱杀 在初冬或早春,在甘薯地块上按棋盘式每亩挖
70 个左右小穴,每穴放入经 90%晶体敌百虫
500 倍 液或 5%氟虫腈悬浮剂、 40%辛硫磷乳油或 40%毒死蜱乳油 1000-l500 倍液浸渍 5-6h 的小薯 (小薯块) 1-2 个(块)制成的毒饵, 6.4.2 薯苗浸药防治 用40%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400-500倍液浸薯秧苗10-15 min, 取出晾干 后插植. 6.4.3 土壤处理 在对甘薯薯秧苗未进行处理时,可以在插植薯苗时,穴施10%辛硫磷颗粒剂11.25-15.00 kg/hm
2 或10%毒死蜱颗粒剂22.5-30.0 kg/hm
2 . 6.4.4 甘薯生长期间用药 在甘薯小象甲发生初期或薯蔓封垄前,可用10%辛硫磷颗粒剂22.5-30.0 kg/hm
2 或10%毒死蜱颗 粒剂30-45 kg/hm
2 掺细土撒施在植株周围.或连续2次(相隔15 d)对甘薯根部灌施5%氟虫腈悬浮剂、40 %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1000-l500倍液.
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甘薯小象甲种类描述和形态特征 A.1 种类描述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Fab.) 属鞘翅目,蚁象虫科,是甘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重要害虫. 成虫寄主有甘薯、砂藤、蕹菜、五爪金龙、三裂叶藤、牵牛花、小旋花、月光花等,幼虫寄主主要是甘 薯、砂藤的粗茎和块根.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美洲等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 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甘薯,而以幼虫蛀食薯蔓和 薯块为主.被害薯块诱致病菌侵入,发生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或饲用,且能导致黑斑病、软腐病等病 菌侵染而腐烂霉变,常常给甘薯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A.2 形态特征 A.2.1 成虫 体长 5-8mm,狭长似蚁,触角末节、前胸、足为红褐色至桔红色,余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头前 伸似象的鼻子,复眼半球形略突,黑色;
触角末节长大,雌虫长卵形,长较其余
9 节之和略短,雄虫 末节为棒形,长于其余
9 节之和,前胸狭长,前胸后端 1/3 处缩入中胸似颈.鞘翅重合呈长卵形,宽 于前胸,表面有不大明显的
22 条纵向刻点,后翅宽且薄.足细长,腿节近棒状. A.2.2 卵 乳白色至黄白色,椭圆形,壳薄,表面具小凹点. A.2.3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 5-8.5 mm,头部浅褐色,近长筒状,两端略小,略弯向腹侧,胸部、腹部乳白色有 稀疏白细毛,胸足退化,幼虫共
5 龄;
A.2.4 蛹 蛹长 4.7-5.8 mm,长卵形至近长卵形,乳白色,复眼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