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02 |
03 湖南日报记者 朱永华 老鹰落脚 的凉灯村如今也有了自己的 产业,而且来势非常不错―― ―这种颇有 蛊惑 力 的说法,成功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5月19日 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 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虽然只是一个村,但是 名气 不小.地理上的屏障把它与外界 活生 生 阻隔,因此在当地人心中,它似乎是一片 域 外之地 ,经济文化与外面的世界存在巨大的落 差.20公里的 九曲回肠 导引着我们进入凉灯 村所在的八公山区域.莽莽苍苍的八公山,林密 谷深、沟壑纵横.从高处眺望,由四五个自然寨 合成的凉灯村,就像山水国画上的几个小色块, 隐现在一幅水墨长卷中. 凉灯 在苗语中意为 老鹰落脚的地方 , 足见其地势险恶、 遗世独立 . 进入八公山腹 地,沿着一条蜿蜒陡峭的盘山公路继续前行,左 边是悬崖深谷,右边则是挂在头顶的绝壁,石壁 上还可以看到爆破开掘的新鲜痕迹. 这是凉灯 村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开山凿石开辟出来的一 条道路,2016年完全修通,2017年投入1000多 万元硬化了路面.直到这时,凉灯村才真正实现 了与外界地理上的连通. 车近山顶,恍入仙境.身边云雾缭绕、翠 绿环伺;
俯视则层峦叠翠、空谷飞鸟.云雾开 处,便是片石垒砌的民房,虽参差不齐,却干 净爽朗.拾级而下,直入庭院.这是凉灯村4 组,多数村民已经外出务工,出入其间的只是 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见到有外人,他们主动 用苗语打招呼.苦于难以沟通,我们只能用微 笑和手语回应,欣然中多了一分沉思:贫穷真 有那么大魔力, 可以驱使村民离开现代版的 桃花源 ?如此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真正 的金山银山? 公路越过山顶,再盘旋而下,便来到一片 已经平整的开阔地.平地上,矗立着两栋钢结 构厂房.不用猜,这应该就是一路上副镇长杨 成介绍的竹笋和黄酒产业项目. 在镇党委书 记吴昱杰和项目法人代表滕召进的带领下, 记者参观了竹笋加工厂. 凉灯村周围几十里是漫山遍野的野竹 笋,因为交通不便,缺少加工工艺,城里人喜 爱的好东西只能长期 养在深闺 ,变不了商 品.去年建成的竹笋加工项目,彻底改变了局 面.村民采集竹笋,公司统一收购,然后加工 成冷冻食材或干竹笋, 加工后的小竹笋身价 倍增,市场热销.约4元/公斤收购的毛竹笋, 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村里人凡 是能走动的都出动了, 有的人早上六点多就 出门,半夜还在山上. 此时正值黄昏,滕召进 指给记者看三三两两背着竹笋陆续来到的苗 家男女.他们有的满脸汗水,有的一身泥浆, 但更多的是劳动即刻可以变现的喜悦! 公司会计介绍, 一般人每天可以采集50 公斤笋子,现金就是200元左右.这天的最高 纪录是龙炳生,现金收入468元!公司股东之 一曾建新动情地说: 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 我们尽量带着情怀做事. 有的村民不了解标 准,损耗就由公司承担.村民前来送货,不论 什么时候我们都收,而且全部当场兑现.加工 车间的24名工人都抢着加班, 公司发给加班 工资.但是从身体承受力考虑,要求他们每天 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 原生的竹笋采集加工毕竟是有季节性 的.为了形成完整的产业,我们栽种了一年两 季长笋的雷竹,另外还建了一条黄酒生产线. 这样, 村里的资源、 劳动力都可以充分利用 了. 镇党委书记吴昱杰领着记者参观黄酒酿 制的主要工序流程.一般人可能难以想到,在 这片莽莽大山之中, 这座不很起眼的酒厂竟 然自带了全国独家的富硒黄酒技术标准和立 体发酵技术的光环. 两年前,技术总监兼投资人的曾德全、曾 建新父子在当地政府的召唤下, 发现了这片 神奇的 域外之地 ,打定主意在这里 安营扎 寨 .如今,高山优质糯米、清纯的山泉水和他 们世传的酿酒工艺结晶出了独特品质的高山 富硒黄酒.滕召进说,有信心把它做成代表凤 凰的地标产品,走向全国.记者抿上一口他递 上的黄酒,果然满嘴醇香.如今,凉灯村已发 展1500亩糯米基地,带动300多户建档立卡贫 困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