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9-07-02 |
三、简答题 31.【参考答案】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 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 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 性. 总之,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的,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成为 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 32.【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 教学难点: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 (2)教学过程要点: ①比较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教师分别展示几幅城市和乡村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学生观 察完图片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总结. 教师设问: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如果先有乡村,它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 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发展过程,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乡村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 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 ②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较多的大城市,如长江中下游地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4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区的湖北省省会――武汉.武汉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呢?教师展示武汉发展因素示意图.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由此可见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教师讲解: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和建筑风格.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 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展示四幅不同建筑风格民居的图片. 针对图片,教师提问:环境是怎样影响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的?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分析讲解每一种环境与该环境下民居建筑风格的关系.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他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纷纷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思维.讨论交流.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建筑、聚落的形态都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四、综合题 33.【参考答案】 (1)向斜;
断层;
谷地. (2)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乙. (4)乙;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漏水;
丙. (5)⑤. 34.【参考答案】 (1)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水运便捷. (2)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3)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
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
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 (4)铁路穿城而过;
城市南北联系不便;
铁路沿线产生噪音污染. 35.【参考答案】 (1)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2)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