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02 |
进入全球 ESI 前1‰. 3.1 师资力量及平台实力雄厚 拥有一大批以两院院士为首的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及优秀 青年学者,1 个科技部 国家
863 计划高技术创新团队 、1 个国 防科工局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和4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 .拥 有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领先 在教学发展及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1 年柯俊院 士领导的 大材料 教育改革、2014 年《发挥材料学科优势, 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 果一等奖. 3.3 学科交叉特色及科研实力突出 ―
7 ― 在材料设计、新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 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进材料制备加工、材料服役安全以 及循环利用等领域处于国内外学科前沿地位.在 纳米材料与 器件 等新兴学科和 材料基因工程 等新的学科交叉方向的 培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3.4 技术转化成果成效显著 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航空航天、石化电力、电子信 息等重点领域, 积极推动行业技术创新. 为嫦娥工程、 天宫一号、 北斗卫星、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 期间,技术转移转化经费超过
1 亿元. 3.5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广泛深入 拥有
4 个
111 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 地.教师中
5 人在国际材料领域重要学术期刊担任主编.与多所 世界著名大学的材料学科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近3年主办国际 会议百余次,承担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11 项. 4. 建设内容 4.1 人才培养 (1)指导思想.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坚持 宽口径、重 基础 的 大材料 培养理念,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 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融合交叉,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 人才. (2) 建设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
8 ― 有社会责任心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编纂重要高水平 教材. 提高研究生质量和国际学生比例, 提升研究生整体成才率;
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相结合, 完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模式创新. (3)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施行本科人才培养的 一二三四 战略. 一个理念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 础知识扎实、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社会主 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双核驱动 : 本科生导师制 结 合常规班级建设作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双核驱动;
三体并举 : 以团队建设构筑优质师资,以课程改革丰富专业课程,以平台建 设拓宽学生实践, 三大体系形成育人合力;
四阶递进 : 注重 理 工融合 ,以大学四年学习为主线,从激发创新兴趣到提升创新 能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2 科学研究 (1)指导思想.贯彻建设涵盖 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服 役与评价、 材料循环利用 的全链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念, 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显著提升科学研究能 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战略实施做 出重要贡献. (2)重点发展方向 ①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发展以先进钢铁材料、高温合金和 轻质高强金属间化合物为代表的高温结构材料, 以航空航天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