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 2019-07-02 |
而彼时, 在千年古都西安 骊山脚下、 灞河之滨, 有26 位身份特殊的 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 究院
7416 厂固体导弹发动机药面整形组 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工作处于一枚导弹制 作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 被称为 雕刻火 药 , 就是用特定的工具, 通过一系列挖补, 对固体火药进行加工, 使之达到设计标 准.这道工序直接决定导弹能否进行精准 发射, 稍有误差, 就有可能导致导弹在飞行 过程中偏离预定轨道甚至发生爆炸.徐立 平作为这
26 人中的老大哥, 也是组长, 技 艺堪称完美: 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仅有 0.5毫米, 而他雕刻的精度误差不超过0.2 毫米, 还没有两张A4纸厚. 以肉身钻进火药堆进行作业
1989 年冬天, 刚20 出头的徐立平迎 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验.那一年, 航 天科技四院承担的我国某重点型号导弹发 动机进入研制攻坚阶段, 发动机药面却接 连出现故障,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靠人进 到发动机里面一点点地挖火药, 直至挖到 界面故障处, 才能探清里面到底发生了什 么问题.这也意味着, 以往站在火药外进 行的工作, 这次得钻进成吨的火药堆里才 能进行.正是在这次任务中, 徐立平看到 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坚定了自己在这份 事业上走下去的信念. 当时是我师傅王安民带着我去的. 有个最危险的步骤, 要用木钻在火药上钻 一个60厘米深的洞, 说不定在钻的过程中 就达到燃点了.怎么办?没人知道, 因为 从没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我师傅第一个就 钻进去了, 那次给我的震撼非常大.1991 年我当上组长, 再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都会 学我师傅, 做第一个钻进去的人. 徐立平 动情地说.当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没有 被拍摄下来, 整个警戒区域内只有徐立平 和师傅王安民, 用木钻一圈一圈地钻开炸 药, 一分一秒地进行生死较量, 安静到除了 刮火药的 沙沙 声, 甚至能听到心跳.在 狭窄到不能翻身的火药堆里, 在刺鼻火药 味中一克一克地挖药, 师徒二人的神经高 度紧绷.这样的工作持续了
3 个月, 最终 成功攻克难关, 保证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 研制计划的顺利推进, 对后续发动机的设 计、 生产工艺的提高等都积累了宝贵经 验.然而, 任务结束后, 徐立平的身体却出 了问题. 挖完药后可能因为中毒和疲累, 一条腿出现痛感, 开始我还不以为意, 瘸着 走, 后来两条腿都不行了, 才赶忙去看医 生.那次落下了后遗症, 现在一条腿仍然 有点不利索. 徐立平说, 但我不后悔, 我们'
航二代'
, 要干就在岗位上干一辈子, 就 得坚持到底, 这是航天人的精神! 创新造出 立平刀 从一无所有起步, 半个多世纪中, 一代 代科研人员与高毒、 高爆危险品为伴, 燃烧 青春, 甚至生命, 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固体推 进剂,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能 固体推进技术的国家.据悉, 最新的一种 高能推进剂的主要成分, 甚至能落地即炸, 如此看来, 徐立平们面对的危险也在与日 俱增.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 徐立 平一直在创新雕刻工具, 以他命名的 立平 刀 , 就是他的作品.这把刀没有刀的外 形, 形似圆筒, 尺寸和形状正好跟火药的容 器吻合.两者结合后, 转动 立平刀 顶端 的旋转器, 筒内的刀片就会分毫不差地将 火药修平整. 要是一刀刀地去刮火药, 不 小心就会刮到容器边缘, 产生危险, 而且火 药的平整度也可能有偏差. 徐立平解释 说, 立平刀 的标准化, 极大程度上减少了 工作量, 新员工用这把刀, 一个礼拜就能 实操工作, 如果是传统的刀, 没有半年以上 的培训是不能让他上场的, 因为力度和角 度要非常精确, 有一点误差就要出大问 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尽可能地让 这份职业更安全、 更简单. 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