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 2019-07-02 |
本报记者 杨新美 《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 的作 者、哈佛大学脑神经学家吉尔 ・ 泰勒在
37 岁那年亲身经历了左 脑中风.中风后, 观察到她大脑 的功能―― ―运动、 语言、 自我意 识, 一个接一个关闭.开颅手术 后花了
8 年时间完全康复. 身为神经解剖学家, 吉尔感 受到, 因为这次中风而得到的 关于我的脑袋以及它如何运作 的知识, 不亚于我长年在学术领 域所学到的 .为了将这次经历 贡献出来, 吉尔从自己的生活背 景开始落笔, 并用了两个章节为 读者介绍了简单的脑科学知识, 让读者了解中风的医学原理, 接 下去描述中风后的一系列感受 和求助以及护理、 康复之路. 这本书和其他医学类书籍 一样, 给中风患者提供了一定的 康复指导和建议. 该书责编刘 铮说, 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亲历了 中风的整个过程, 并把这个过程 完全呈现出来, 通过第一人称让 读者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中风 患者的感觉, 给人们提供了第一 手资料, 对如何护理和照顾中风 病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吉尔的专 业知识让这本书的准确性更强, 让人们能够更深入、 准确地了解 中风. 中风的
4 个小时
1996 年冬天 的一 个 早晨, CD 机传出熟悉的音乐, 可突然 一股来自左眼正后方的、 撕裂脑 门的刺痛,让吉尔・泰勒从睡梦 中惊醒过来. 她感觉到自己的左 眼以缓慢的节奏跳动着, 眼睛后 面的痛楚依旧强烈, 好像一口 咬下冰欺凌时, 齿根传来的那种 尖锐的酸痛 . 起床后, 吉尔逐渐意识到自 己的身体开始不对劲了: 自己的 手和手臂前后滑动, 方向和躯干 的律动相反, 似乎身体和自己的 正常认知功能脱离;
此外自己处 理的听觉信息的能力也不对劲 了,言语的思维也变得不连续, 除了我那充满韵律的心跳声, 我什么都听不见 . 这一切的症状都是因为, 吉 尔大脑里之前一直没有检查出 来的先天动脉血管畸形, 在这天 早上突然爆裂, 并喷出了一堆血 在左脑里.使得这位年仅
37 岁 的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患上 了一种罕见的左脑中风. 随后的
4 个小时, 对吉尔而 言,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全身的 每个系统, 包括智慧运动的心智 能力, 仿佛都变成了慢动作.因 为脑出血进入大脑皮质时间愈 久, 组织受损情况愈严重, 她的 认知能力也开始变差. 而当血流 干扰到吉尔的两个语言中心(脑 部的布罗卡氏区和韦尼克氏区) 之间的信息交流时,她开始无法 表达语言. 于是,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自己的心智逐步恶化,没有能力 处理通过感官从外界搜集来的刺 激, 完全无法行走、 说话、 阅读、 写字,甚至连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 来. 看到我的脑袋如何一点一点 地丧失处理信息的能力. 她回忆 起当时情节时说, 似乎 整个躯体 好沉重, 精力也渐渐消失 , 就像 是一个婴儿―― ―错生在一名成年 女性躯体内的婴儿 . 中风后的两周半之内,吉尔 动了一个大手术,移除了这个如 高尔夫球大小的血块,就是这个 血块使得她的脑袋传送信息的能 力受阻. 手术后, 她又花了
8 年时 间, 一点点找回左脑的全部技能, 最终完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完全复 原. 中风让我见识到人脑的美 丽与弹性. 吉尔说.这次独特经 历,让她在康复后萌生出一个念 头,要记录下自己从中风开始的 感受,讲述自己为了康复所作的 努力,分析头脑在健康以及生病 状态下是如何运作的,以此来帮 助他人了解自己头脑在神经受损 过程的感觉,使得其他照顾中风 患者的人与中风幸存者的关系更 加密切.于是她开始在各地巡回 演讲,并将自己的学术训练与个 人经历及见解编写出了这本《左 脑中风 右脑开悟》 . 清醒时的努力 和 睡眠时的停工 同等重要 如果你没有赶在中风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