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 2019-07-03 |
林伯强和刘希颖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策略[ 9].国内学 者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关系的研究较多, 如: 徐国泉等利用我国1990―2004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 究, 证明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 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 U 型[ 10];
王雷等通过对我国历史数据进行拟合, 发现存在环境 EKC 曲线[ 11];
许广月和宋德勇利用 ・
4 0
1 ・ 孙涛, 赵天燕: 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测度及其趋势研究 省域面板数据以及数字化横断面图研究的方法证明我国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2].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大国, 碳排放主要源于工业发展中化石燃料的消耗, 两者一般呈现 正相关的关系.2012 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 36.
2 亿吨, 碳排放总量大约为 23.
63 亿吨.由于能源 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很难以 C 的形式独立存在, 而多以 CO2 形式存在, 因此本文所指的碳排放量以 CO2 的排放量为依据.限于篇幅, 本文研究不考虑其他形式存在的能源消耗所排放的 C 排放量.
二、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关系 根据库兹涅茨理论, 在社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能源消耗会随之增加, 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 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会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 的燃烧, 占到全部能源消耗所产生碳排放的 95% 以上.治理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是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随着环境治理的人、 财、 物大量投入, 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快速引入, 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就会先达到最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使得环境状况不断由环境退化向环境改善转移. 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会转化为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破坏生态环 境.因此, 测度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及检验其趋势变化, 对减少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及环境 污染损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Kaya 研究认为碳排放主要是由人口、 经济水平、 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 度决定, 本文借鉴其理论进行模型构建[ 13].如果用 EN 表示一次能源消耗总量, GDP 表示国内生产 总值, P 表示国内总人口, 则CO2 的排放量可以表示为: CO2 = CO2 EN * EN GDP * GDP P * P = Ci * Ei * Yi * Pi ( 1) 式中: Ci = CO2 / EN 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即单位能源消耗一次排放的 CO2 ;
Ei = EN / GDP 表 示单位 GDP 所消耗的一次能源量;
Yi = GDP / P 表示人均 GDP. 本文对( 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lnCO2 = lnCi + lnEi + lnYi + lnPi ( 2) 令F( CO2 )= lnCO2 , C′ i = lnCi , E′ i = lnEi , Y′ i = lnYi , P′ i = lnPi , 则上式转化为以下多元线性方程: F( CO2 )= C′ i + E′ i + Y′ i + P′ i ( 3) 利用( 3)式可以估计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并可以利用相关的软 件进行实证研究, 检验方程和方程参数的状况以及实证结果的有效性.
三、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量测度及其结果分析
(一)测度模型的构建 为实现对能源消耗中C 排放量以及CO2 排放量的合理、 有效测度, 本文根据不同能源燃烧化学结 构及其原理, 先将不同形式的能源消耗量折算为标准煤, 然后利用排放因子、 固碳率、 碳氧化率等参 数, 测度能源消耗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假设有n 种不同形式的能源, 每种能源的消耗量为Xi , 每种形式的能源具有 m 种状态,即有:生产量( SQij ) 、进口量( JQij ) 、出口量( CQij ) 、库存量增减 ( ( KQij )及其他( 主要是海外加油) ( TQij ) , 方向相反的能源形态用 - 表示, 且在消耗总量中扣减, 这样区域内总能源的消耗量可以表示为: Xi = ∑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