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9-07-03

9 月21 日上午,北大文研院分别在 静园二院、四院同时举办了四场颇具特

7 色的主题研讨.研讨会邀请到当代中国 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优秀学者,就人 文学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展开交流. 第一场主题研讨 中华文明与世界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辉教授、考古文博 学院孙庆伟教授召集,复旦大学文史研 究院教授葛兆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 授钱乘旦作为主要发言人.葛兆光教授 发言的主题为 中国文化理解与研究中 的难题 .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指出 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史研究遇到的界 定之难、多元一体的考辨和中国文化史 书写的困惑. 接着, 钱乘旦教授作了 文 明多样性与文明的回归 的主题发言. 他主要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开始,以大量 史实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和进 程,指出文明多样性是永恒的主题,并 在最后提出了 文明回归 的重要概念. 在自由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各抒己见, 就文明的世界性、文明多元一体问题等 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场主题研讨 人文精神与社会 转型 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 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与北京大学中文 系教授陈平原主讲,由北京大学中国古 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陆扬、北京大学经济 学院副教授张亚光召集.陈来教授首先 强调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即 独立之精 神,自由之思想 ,而作为学术精神的 独立自由, 就是独立于既定成见的自由;

作为教育方向的独立自由,就是独立于 技术理性的自由;

作为道德精神的独立 自由, 就是独立于感性世界必然的自由. 陈平原教授演讲的主题是 在官学与私 学之间 .他首先梳理了中国 学在民 间 的传统,随后,他谈及了人文学在 最近

30 年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所面 对的困境.陈平原教授最终将自我定位 于 挣扎、徘徊、游弋于官学和私学之 间 .与会学者在此后深入探讨了社会 转型期人文精神的走向等重要命题. 第三场研讨会以 学术传统与范式 转移 为主题,台湾 中研院 副院长 黄进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 为主要发言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飞 舟教授、 历史学系叶炜副教授为召集人. 黄进兴院士在发言中首先以自己所处的 学术环境――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发展历 程为例,介绍了存在于史语所中的 学 术传统 和传统中的变化问题.随后, 黄进兴又以他所治的思想史领域内的发 展为例,谈到了 范式转移 问题.荣 新江教授则回顾了北大与史语所的渊 源,并提出应当坚持过去史语所重视史 料的传统,从史料出发归纳理论,而不 是简单地套用理论.随后,荣新江教授

8 指出了历史学与社会学合作的可能性. 在自由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分别结合自 己的研究经历,讨论了关于学术传统、 研究范式和学科关系等一系列议题. 第四场主题研讨 西学在中国 的 召集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教授和北 京大学英文系高峰枫教授,主题发言人 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和北京大 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刘北成教授 首先从 西学 概念引发的困惑出发, 追溯了学问上中西之分的起源,他进而 拷问了中西问题的实际意义,并提出自 己的学术愿景 没有隔阂的学术,不以 族群的身份划分和命名的学术 .李强 教授则给出了一个更具有历史现实色彩 的 西学 定义,他认为西学,包括他 所从事的西方政治学,指的是中国人看 待西方道路、模式等文明核心的方式, 并指出了这种认知态度在三个阶段的变 迁.此后,与会学者主要就西学的概念、 西学研究心态的变迁、西学研究的根本 立场、西学如何成为 为己之学 等议 题进行了自由讨论. 在北大文研院的宣传视频中,邓小 南提到了这样两句话: 朝着一个共同 的目标前进 共同努力,砥砺前行 , 这两句话均旨在表达一个真诚的愿望: 在当今常为新的时代中,北大文研院将 抱定 涵育学术,激活思想 的基本宗 旨,探寻学术研究的真正素养和人文社 会学科发展的可能性.为了达成这样一 个目标,北大文研院必当集同道同人, 聚同德同心.同时,北大文研院也将坚 守学术净土,依托北大综合优势,立足 于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研究,深化积累, 集聚骨干学者,探索学科的基本原理及 前沿领域,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 学术支撑, 促进海内外学界的深度交流. (文/谢雨新) 来源:北大新闻网 编辑:山石 林建华校长主讲 兴大科学报告 第500 期: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