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9-07-03 |
680 ・43卷(2014 年)
10 期 组织的安排,毅然放弃自己所爱好 的研究方向,开始调研核反应堆理 论,并于
1955 年11 月至
1956 年6月与彭桓武先生等一起被派遣至苏 联热工物理研究所实习,回国后转 而从事核反应堆的理论研究. 我与黄祖洽院士相识是在
1956 年.那时黄祖洽先生与彭桓武先生 等刚从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归来.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搞反应堆理论, 苏联援建的重水反应堆正在加紧建 设,计划在1958年建成,接着就要 做零功率物理实验.为了培养一批 反应堆理论工作者,从北京大学物 理研究室(即现在的技术物理系)挑 选了十来个应届毕业生,又从其他 院校挑选了数学、工程方面的十来 个人,组建了一支从事反应堆理论 和设计工作的队伍.我就是这样被 选调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简 称原子能所)并在彭桓武和黄祖洽先 生领导下工作的.报到那天受到彭 桓武先生接待,那天恰逢中秋,彭 先生说,晚上到我家吃月饼,就在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见到黄祖洽先 生.黄祖洽先生那年才
31 岁. 以后,头一年由彭桓武先生讲反应堆 理论课,黄祖洽先生间或讲上一二 堂.中间还由金星南先生讲了一段 计算数学.接着就由黄祖洽先生带 着我们做反应堆的物理计算,为重 水反应堆开堆作准备.每人计算一 种重水反应堆做零功率实验时的工 况,譬如说,固定铀棒放的方式与 根数,计算重水达到什么高度时, 反应堆就达到临界.这些工作后来 黄祖洽先生总结在《研究性重水反 应堆上临界实验的理论计算和分 析》(1960年以原子能研究所的名义 发表)文章中.当时我们都还是初出 茅庐的年轻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研 究工作.黄祖洽先生不但手把手教 我们具体的计算方法,还结合工作 教我们做科研工作的方法.譬如, 他告诉我们:工作没有做完,不要 把草稿纸扔掉.这句话听起来很平 常,但在我们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却 获益匪浅,并且受用终生.黄祖洽 先生是我的入门老师.1955 年日内 瓦召开了第一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国 际会议,发表了许多核反应堆的文 献.彭先生与黄先生就组织我们调 研这些文献,并轮流报告.通过那 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反应 堆的各种类型和它们的特性,这为 以后做反应堆选型工作打下了基 础.彭先生要求我们对各国的核反 应堆要了然于胸,做到 如数家 珍 .1958 年 大跃进 时,许多 人头脑发热,许多地区都要建造核 反应堆,叫 全民办原子能 ,黄祖 洽先生领导的研究组里一下子增加 了不少人,他们是从国防科技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中选拔来 学反应堆理论的.人多的时候,黄 祖洽先生领导的研究组下面分成
4 个小组,从高校来进修的同志由我 们帮着带,组里担负的任务很重. 这期间,黄祖洽先生给我们讲授了 Davison 写的《中子迁移理论》文章.讲了几次就被别的任务挤掉 了.紧接着,我国决定建造核潜 艇,黄祖洽先生又带领我们与二机 部二院赵仁凯先生等协作进行核动 力反应堆的选型和原则设计,同时 要配合负责重水堆运行的
101 组和 负责堆物理实验的22组的工作,解 决我国重水反应堆运行中提出的各 种问题.这些工作黄祖洽先生后来 总结在《关于重水反应堆的若干物 理问题》文章里.这段时间里,黄 祖洽先生做了大量核反应堆理论 研究设计的开拓性的工作,他与 彭桓武先生一起为我国培养了第一 代核反应堆理论研究队伍.这些人 以后被陆续输送到核反应堆、核武 器等研究设计单位,以后有的人 又到核电站建设单位工作,成为 那里的骨干.黄祖洽先生和彭桓 武先生是我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 基者和开拓者. 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 技术协定.协定规定,为援助中国 研制原子弹,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原 2012年黄祖洽先生与郑绍唐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