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9-07-03

20 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末, 果树种植 都是沿用传统的稀植方 式, 从20 世纪

70 年代初 至80 年代末, 又争相推 广密植.实践证明: 稀植, 单位面积植株少, 早 期浪费土地、 空间和光 能, 单产低;

密植, 特别 用乔化砧的高度密植, 虽避免了稀植早期的缺 点, 但由于密度过大 (如 苹果用 1.5 米*2 米) , 在 初果期就密不通风, 枝 条伸展不开, 都齐往上 蹿争夺空间和阳光, 造 成果小质劣, 产量陡降, 树体未老先衰. 事实证明, 采用 计 划密植 , 既利用了密植 和稀植二者的优点, 又避 免了二者的缺点, 也不影 响合理密度的效果. 计划密植 的做法 是, 把合理密度的行距 缩小一半, 增加一行临 时株, 待其封行后移去 或伐去增加行, 即成常 规合理密度.如在土壤 疏松肥沃的平地上种苹 果, 建园时用

4 米*2.5 米的株行距定植, 亩栽

66 株, 待其封行后移去 增加行,变成4米*5米、 亩栽

33 株的常规密 度;

梨定植时用

4 米*3 米, 亩栽

55 株, 封行后移 去增加行, 变成

4 米*6 米, 亩栽

28 株, 即成合理 密度. 增加行的配置有通 行式和中心式两种.通 行式, 即株对株、 行成行 地增加一行, 好处是管 理方便, 缺点是封行早, 影响光照;

中心式, 即在 行间

4 株树的中心配置 一株, 好处是封行较晚, 光照较好, 缺点是管理 不便. 用 计划密植 , 一 定要与将来间移后的密 度相统一, 不然随意加 密, 将来移去一行显得 过稀, 不移去又影响通 风透光.(南大) 1.间作套种的作物, 植株应 能高矮搭配, 这样才利于通风透 光.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 对病虫 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如大蒜 套种玉米, 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 驱散玉米蚜虫. 3.间作套种的作物, 根系应 深浅不一, 在土壤中各取所需, 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小麦 和豆科绿肥作物间作. 4.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 作物套作, 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 遮光.如玉米与花生间作. 5.间作套种的主副作物成 熟时间要错开, 这样晚收的作物 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吸收养分和 光能, 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 期, 可避免劳力紧张, 又利于套 作下茬作物.如玉米间作红薯. 6.间作套种的作物, 枝叶类 型宜一横一纵, 形成通风透光的 复合群体, 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 益的目的.如玉米和红薯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 品种双 方要一互一利.也就是要利于 双方发育生长、 互利共生或有利 于一方, 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 长.例如玉米套种大豆, 大豆的 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 而玉 米分泌的无氮酸类, 是大豆根瘤 菌所喜欢的基质. 8.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 搭配, 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 用, 增强作物抗灾能力.如玉 米、 高粱套种红薯, 玉米、 高粱耐 旱, 红薯耐阴. 9.茎秆上开花结实的作物 与在地下结实的作物套作.这 样不会形成授粉上的互相争斗, 地上茎秆开花结实的作物可独 享风、 虫媒介体, 有利于增产. 10.间作套种的作物, 种植 密度要一宽一窄, 这样便于通 风, 保证增产优势.如玉米套种 蚕豆, 蚕豆窄行, 玉米宽行. 11.缠绕型作物与秆型作物 套作, 能节约架条、 省工省钱. 如玉米和黄瓜间作, 可用玉米秸 秆替黄瓜架条, 能减轻或抑制黄 瓜花叶病. 12.爬蔓型作物宜与直立型 作物套作, 如春玉米间作南瓜、 晚玉米间作冬瓜, 玉米往上长, 南瓜、 冬瓜横爬秧, 互不影响, 且 南瓜花蜜能引诱玉米螟的天敌 黑卵蜂寄生, 可有效地减轻玉米 螟危害. (刘克建) 春玉米主产区推广冬收玉 米将会有一大批玉米品种发生 田间倒折.这意味着许多高秆 大穗晚熟稀植型品种, 收获时含 水量高, 冬季不能 站秆 易倒伏 和霉变率高的老品种都将被淘 汰出局. 冬收技术的推广将对玉米 育种方向产生强烈冲击.概括 起来说, 玉米育种要实现 三改 和 三必须 . 第一, 改革育种方向.必须 缩短生育期, 才能实现机械化直 收籽粒和降低含水率, 减少烘干 和田间作业成本的目标. 第二, 改良种质.必须使用 美国种质, 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 合理改良国内种质, 充分利 用其适应性, 提高抗倒伏、 快速 脱水和抗霉变能力. 第三, 改革育种技术路线. 必须在育种的关键环节增加田 间种植密度, 施加抗逆选择压. 即使用美国和欧洲自交系选育 二环系, 也需要在分离早代增加 种植密度, 并增加对其他主要逆 境的选择压.在组合测试阶段, 也要经过较高密度筛选, 才能选 育出低风险型杂交种. 在黄淮海地区, 同样需要矮 秆早熟和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 的新品种, 减少机械收获损失, 降 低烘干成本.总之, 农民将改变 种植习惯, 采用 新技术 , 成为带 动科技进步的拉动力.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转变, 必 将完善土地流转或新型合作机 制, 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 转型,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尽管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为 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农民将 不得不这样做.这将促进农民 群体分化和实现农业生产现代 化. 今年, 国家出台玉 米临时收储新政策, 玉 米收购价格比去年降 低0.12 元/斤 (降幅约 10%) , 但各地市场的 实际反应远比这剧烈, 玉米收购价格与期货 价格普遍降低 20%以上, 其中黄淮海地区市 场价格同比下降25%. 这意味着, 农民收 入将减少.国家必将 改变粮食生产补贴办 法, 将补贴与收储价格 分离, 这是必然趋势. 因为只有把补贴与收 购价格分离, 才能把钱 真正补贴给种地农民, 对种地农民有利;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