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9-07-03 |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
1 目的
2 4.2 勘查阶段地质任务
2 4.3 基本要求
4 5 仪器设备
4 5.1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4 5.2 激发设备
4 5.3 接收设备
4 5.4 测量设备
4 6 技术设计
5 6.1 资料收集及踏勘
5 6.2 采集参数及观测系统选择
5 6.3 工程布置
7 6.4 设计编制与审批
7 7 地震资料采集
8 7.1 设备检验与使用
8 7.2 作业前资料准备
11 7.3 工程测量
13 7.4 二维地震资料采集
14 7.5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17 7.6 折射波地震资料采集
19 7.7 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采集
19 7.8 资料整理及实时监控处理
21 8 地震资料处理
22 8.1 处理前的资料准备
22 8.2 二维地震数据处理
22 8.3 三维地震数据处理
24 8.4 折射波数据处理
25 8.5 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处理
25 DZ/T ―* * * * II 8.6 弯线、宽线数据处理
27 8.7 处理成果图件及要求
27 8.8 处理报告的编写
28 9 地震资料解释
28 9.1 解释前的资料准备
28 9.2 二维地震资料解释
30 9.3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35 9.4 折射波地震资料解释
38 9.5 VSP 资料解释
39 9.6 地震资料解释验证
39 10 地震资料评价与验收
40 10.1 原始资料的验收与评价标准
40 10.2 处理成果验收与评价标准
42 11 成果报告的编制与提交
43 11.1 成果报告编制
43 11.2 成果报告审批与提交
44 11.3 资料的归档
4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震工程量的计算与统计.4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地震地质条件种类及类型划分.4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采集报告、处理报告、成果报告的提纲及编写内容.5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野外记录格式
5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测线的布设方法及其精度要求.70 参考文献.72 DZ/T ―* * * * III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中国 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西省煤炭 地质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中国煤炭 地质总局物测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 测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镨、陈加林、蔺国华、吴国强、冯西会、韩训晓、郭良红、龚远武、李德华、 马彦良、崔若飞、席建福、艾劲松、雒养社、孟宪德、马国东. DZ/T ―* * * * IV 引言近年来,煤炭资源地震勘查装备持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成果应用更加广泛.由原国家煤炭工业 局2000年12月8日发布的《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煤炭资源地 震勘探工作需要,同时与《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也不完全衔接.为了适应煤炭 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求, 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地震勘探工作, 促进技术进步和勘查精度的提高, 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会同煤炭地震勘探有关单位,经过对地质勘查、科研、院校 等单位的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对《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 897-2000)中资源勘查阶段的 地震勘探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编制了本规范. 新编制的《煤田地震勘探规范》结合煤炭资源地震勘探技术现状,以先进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为原 则,确定了规范主要内容,将叠前时间偏移、地震属性解释等先进技术纳入规范中,体现了目前煤炭资 源地震勘探技术水平, 对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煤炭地震勘探工作、 提高技术水平和成果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DZ/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