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9-07-04 |
13 只长白猪和
27 只大白猪.试验
1 组母猪
15 只(长白猪
5 只,大白猪
10 只);
试验
2 组 母猪
13 只(长白猪
4 只,大白猪
9 只);
对照组母猪
12 只(长白猪
4 只,大白猪
8 只).饲喂周期为
28 d,试 验母猪哺乳日龄为 23~26 d, 选取哺乳日龄为 1~21 d 的 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饲喂方式对母猪采食量、体况、 生产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2.1 对照组饲喂方法 因试验猪场初始的饲喂方式为定量桶饲喂(3 次/d), 无法精确计量饲喂量, 故设计对照组采用人工饲喂 (3 次/d) 模拟猪场原来的饲喂方式, 饲喂时间为7:
00、 10:30和17:00, 每餐的饲喂量相同,均为一天总饲喂量的 1/3.于母猪产前 3~5 d 将其转至试验猪舍,转舍当晚不予饲喂,从第二天 开始使用此种饲喂方式.在哺乳日龄为 1~7 d 时,对母猪 进行限制饲喂.哺乳第
8 天至第
21 天,在每次饲喂前,根 据母猪上顿的采食情况进行调整,若剩料较少或无剩料, 则进行细微调增,调增范围为
200 g 以内,后一天的总饲 喂量比前一天多 300~500 g;
若剩料较多(大于饲喂量的 50%),则少量饲喂或不予饲喂.饲喂量单次称量,每天 进行汇总求和;
剩料量每天称量 1~2 次并进行汇总求和. 根据 Elsley 等[26] 提出的哺乳母猪最大日采食量计算公式 (最大日采食量(kg)=0.013*体质量(kg)/(1干物质消化 率))可知,哺乳期饲喂量不能过度高于理论最大日采食 量,日饲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母猪采食量过多,进而 影响母猪后续的采食行为,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因此 饲喂策略要保证饲喂量平稳增加.结合理论最大采食量 和猪场实际饲喂经验, 哺乳母猪产后
7 d 内的设定饲喂量 见表 1. 1.2.2 试验
1 组饲喂方法 试验
1 组采用智能饲喂器进行饲喂,母猪通过触碰 触发杆来获取饲料,智能饲喂器原理同熊本海[23-24] 等的 研究,智能饲喂器厂家为 Gestal(加拿大),智能饲喂器 的饲喂时间间隔及每个时间段饲喂比例均为该设备在其 他猪场采用的常规参数.每天采食区间分为
6 个时间段, 不同时段内饲喂量比例分别为 30%(5:00-7:00)、10% (8:00-10:00)、10%(11:00-13:00)、10%(14:00-16:00)、 30%(17:00-19:00)、10%(20:00-22:00).每个时间段饲 喂次数根据本时间段的饲喂量决定,母猪触碰
1 次触发杆 可获得
1 kg 饲料,2 次获取间隔为
15 min,直到本时间段 内所有饲料全部获取.每到指定采食时间,机器会自动投 放50 g 饲料,以刺激母猪采食.若母猪此时间段内未将饲 料全部采食,可为其保留到下
1 个采食时间段. 在母猪产前 3~5 d 使用智能饲喂器,分娩之前记为
0 d,从分娩后
1 d 开始记为哺乳
1 d,之后累加,设定每 天的目标饲喂量如图
1 所示.分娩至哺乳
21 d,每日饲喂 量按照设定饲喂量饲喂.根据前
1 天和当天第
1 顿的饲喂 情况,每天 8:00 对哺乳母猪的饲喂等级进行调整:若第
1 顿投喂的饲料按照设定值投喂完毕,则后面每天的饲喂量 增加
1 个等级(当天饲喂量的 10%);
若有剩料,则减少
1 个等级.饲喂量由电脑系统自动计算得到并进行记录. 电脑控制的饲喂量以体积计量,饲喂量需要由体积换算为 质量,试验前需要校准.校准方法为:投2次料,投料量 用电子秤称量,称量结果输入电脑中,电脑进行校准.剩 料量于次日上午 8:00-9:00 进行称量记录. 图1智能饲喂器日饲喂量设定 Fig.1 Daily feeding amount setting of intelligent feeder 1.2.3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