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 2019-07-04 |
2015 年, 全国
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为
50 微克/立方米,首批开展监测的
74 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23.6%,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下降 27.4%、20.9%、27.7%, 酸雨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 30%左右降至 7.6%, 大气污染防治初见成 效.全国
1940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比例提高至 66%,劣Ⅴ类比例下降至 9.7%,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21.66%,森林蓄积 量达到 151.4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54%.建成自然保护区
2740 个,占 陆地国土面积 14.8%, 超过 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大熊猫、东北 虎、朱q、藏羚羊、扬子鳄等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荒漠化 和沙化状况连续三个监测周期实现面积 双缩减 . 治污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到2015 年,全国脱硫、脱硝机组容量占煤电 总装机容量比例分别提高到 99%、 92%, 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1.6 亿千瓦.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 92%, 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4.1%. 7.2 万个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1.2 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6.1 万家规模化 养殖场(小区)建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十二五 期间,全国化学 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 12.9%、13%、18%、 18.6%.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 护林体系建设、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野生 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步实施. 重点国 有林区天然林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 全国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增加 525.94 万公顷, 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46.8%. 沙化土地治理
10 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治理 26.6 万平方公里.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 年)调查评估,发布《中 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 建立各级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沙漠公园
4300 多个.
16 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 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 区)建设,114 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国有林场改革方 案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印发实施,6 个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 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到2015 年,50 个危险废物、273 个医疗废物集中 处置设施基本建成,历史遗留的
670 万吨铬渣全部处置完毕,铅、汞、镉、铬、 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
2007 年下降 27.7%,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数量 大幅减少.科学应对天津港 8?12 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环境影响.核设施 安全水平持续提高,核技术利用管理日趋规范,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 全管理条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完成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文 件陆续出台,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和 环境保护综合督察.全社会生态环境法治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
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 物排放量仍然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