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7-04 |
08 专栏 站在美术馆里, 面对十八世纪著名画家笔下的公 主, 傻傻盯着吹弹可破的粉色肌肤, 润泽闪光的珍珠 宝石, 层层叠叠的蕾丝边……再看旁边一幅风景画, 在整面墙大小的画布上傻傻勘探珍禽走兽的视线聚 焦何处?赤裸的仙女躲在哪里?一林之隔的牧羊人 在干什么? 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五小时后, K 太太带着满足 的精神、 空洞的胃, 回到了酒店;
K 先生仍和七小时前 一样, 靠在床上看电脑.
他说, 最后一季权游还差一 集, 实在停不下来, 看完再去吃饭吧.于是, K 太太独 自下楼去吃饭, 打包一份回房, 让他边看大结局, 边吃 意面, 边骂编剧. K 太太常说, 他们就是所谓 "搭伴过日子" 的夫 妻;
但, 其实 "搭伴" 也是很难的啊!吃饭搭伴, 要胃 口、 时间表、 价值观同步;
睡觉搭伴, 要呼噜、 睡姿、 时 间表同步;
住房搭伴, 要财力、 品位、 生活区域同步;
外 貌搭伴, 要体型、 风格、 品位同步……衣食住行, 有一 环不吻合, 夫妻生活就会走样. 他们只想轻轻松松地度过余生, 只做自己喜欢的 事.当然, 他们有分工合作, 诸如他开车、 她做饭之类 的;
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有基于妥协的共识, 诸如一起 旅行时, 他负责攻略、 购票、 签证、 开车, 她负责点菜、 沟通、 拍照, 但不用同进同出, 她可以去逛街购物或是 在博物馆里逛一整天, 不用管他是在酒吧还是床上如 何消磨时光. 这次旅行, 他们共同的项目只限于野外: 去海边 看日出, 去山顶看日落, 去森林散步.只有在野外, "搭伴" 才显示出真正的意义: 坡道上拉一把手, 一个 人下海游泳时另一个人在沙滩上看管物品, 行李分摊 着背.也许, 人类只有在野外才会真的需要彼此.从 这个意义上说, 为了生育而缔结的婚姻, 与野外生存 并无二致. 生活在万事俱备的都市里, 谁何曾真的需要以一 纸文书为凭据的 "另一半" ?对K太太来说, K 先生并 不是为了满足 "必需" 而存在的, 所谓 "搭伴" , 不过是 为了幸福安康所作出的一次尝试、 一点补偿.热烈的 歌手会唱: 无所求必满载而归;
而她所能付出的一切, 不过就是 "无所求" . 听说真人版 《阿拉丁》 上线了, 我赶紧冲进影院, 没想到就算是工作日里, 居然也有过半的观众在场, 而跟我坐同一排的, 放眼望去, 全是女孩子――可能 女生更有童话情结吧. 回顾迪士尼的众多公主, 哪一位不是历经重重浩 劫终得圆满?而王子通常都没做什么, 存在感挺弱 的.只有 《阿拉丁》 的茉莉公主近乎躺赢, 从头到尾始 终是男主角在努力改变自己, 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她身 旁.一个深闺人不知的乖乖女, 被一个心地纯良聪明 机灵的街头小子吸引并相爱, 最终还能皆大欢喜, 这 多少能激起大多数守规矩的东方女孩, 深埋在内心, 小小的叛逆元素.当年动画版里那首男女深情对唱 的《A Whole New World》 , 也是青春期里少女们在 内心对浪漫的最佳诠释. 然而看完整部影片, 爱情的部分倒没有太过于出 彩之处, 反倒是灯神和阿拉丁之间亦师亦友的伙伴感 情让人印象很深刻.这一版的改编里, 灯神依旧法力 无边, 却多了几分人性.他对人对事不再是绝对客观 冷静, 而是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他即便恪守自己的服 务原则, 也会从规则里迂回, 找到可以盘旋的灰色地 带.对于贾方和阿拉丁两任主人, 他有自己明显的偏 袒.他不仅会吐槽自己的工作, 热衷于社交生活, 还 会在自己心仪的姑娘面前语无伦次.他看起来似乎 不那么像精灵, 却越来越像可以跟阿拉丁同甘共苦的 朋友, 并且向往着能过凡人一样的生活. 影片的最后, 拥有一颗如未切割的钻石般透明纯 净心灵的阿拉丁, 在经历了友谊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 之后, 终于顿悟, 不忘初心, 为朋友用掉了第三个愿望 的额度, 让故事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灯神甚至 还过上了老婆孩子坐船头的惬意生活, 优哉游哉环游 世界. 仔细想想, 童话其实是给大人看的, 因为对孩子 来说, 故事里的那些美好理所应当, 而只有对大人, 才 会有 "这世界总有例外" 的鼓舞和安慰.就像我们在 童年那会儿时常幻想的那样: "假如遇到神灯, 我会许 下哪三个愿望? " 若能携手在野外共看云起云落, 也能在城中尽享 自由, 谁又敢否认这正是一种爱情? 友谊第一 愿望第二 【文/何吟】 这一次阿拉丁的选择是, 用最后一个愿望成全 他人, 而这样的友谊在真实生活里, 还真是难 能可贵啊. 《辞海》 中对节日的解释是: "值得庆祝或纪念的 日子" .更具体一些的解释为: "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 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 " 在中国, 它代表寒冷中热气腾腾的春节, 代表暑气开始笼罩的 端午, 或秋意降临在皮肤上的重阳.这些节日构成了 我们民族的某种集体性回忆――与童年有关, 与家有 关, 同时也与这些概念所代表的人际交互方式有关. 最近十年, 或许人们对节日的印象稍稍有些不同 了.每逢过年, 网络上 "年味淡了" 的说法不绝于耳. 至于其他次重要的传统节日, 更是和 "放假" 成为十分 统一的概念了.总体来说, 人们对这些节日的仪式感 的需求与兴趣正在降低.另一方面, 一些新兴的节日 正在崛起, 双十一, 六一八……这些节日往往简单粗 暴地以日期命名, 其内涵完全由发起人定义, 与消费 紧密相关. 有趣的是, 在这种人造的节日之中, 新型的仪式 感正在被发明.我们在电脑前守候零点, 它与过去的 守岁有着极为相似的外表.到那个日子, 有钱没钱, 都要热闹, 至少谈论一番――这与过去的庙会怕也脱 不了干系. 或许人们还没意识到这种渐进式的过渡――我 们正生活在一个由传统与现代叠加建构的时空之 中.而这种叠加, 就如三原色能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一般, 它可以十分复杂.我们既怀念过去的节日氛 围, 又无法在每个来临的节日里提起过去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