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 2019-07-04 |
80 年代初,夫妇二人创办易水古 砚厂,使 易水砚 这一民族文化 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了传承易 砚文化,打造 易水砚 品牌,他 们夫妇南下安徽、广东考察,北上 京城拜师求艺,高薪聘请端砚专家 来易县传经送宝;
从最基础 因石 构图 做起,将易砚制作的传统工 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破传统的 单一制作工艺,融南北方技艺于一 体,使濒临失传的易水砚雕刻技艺 得以恢复并焕发生机.邹洪利、张 淑芬夫妇还投资兴办 易水蓝翔职 业学校 ,先后培养出省级工艺美 术大师、一级工艺美术家、省级工 艺家
80 名,成为传承 易水砚 的一支生力军. 易水砚 公司董事长、 中国首 届文房四宝制砚大师、 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邹洪利带领研发 小组, 开发出具有文化创意的一批 批新产品, 雕刻艺术在全国同行业 名列前茅.其中, 易水砚 之宝 《中 华巨龙腾飞砚》 , 长15.8 米, 宽3.3 米, 高1.8米, 重约百吨, 由邹洪利设 计并带领 50名雕刻名师历时 6年精 雕而成.此砚设计独具匠心, 蕴意 深邃: 图案以祥云为背景, 长城为纽 带,
56 条巨龙盘绕飞腾, 象征中华 大地
56 个民族紧密团结;
9 条巨龙 与一金凤凰互呈吉祥, 中间精雕日 月、 中国版图, 象征中华民族日月同 辉, 九龙翻腾, 九龟祝寿, 寓意九九 归一,长治久安. 易水赏砚 赵兴林文/图 闽南漳浦县盘陀镇大尖仔山脚 下, 有一片保护完好, 被当地人誉之 为 红军林 的原始树林.怀着一份 崇敬与仰慕, 笔者前去瞻仰. 这片 '
红军林'
, 铭记着产山村一段 '
红色 历史'
. 村党支部书记陈绿森驻足在 一块石碑前, 自豪地介绍. 1934年, 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三任 团长张长水, 为壮大红军游击队, 秘 密来到产山村荆林自然村, 居住在荆 林祖屋.这座祖屋建于明朝天启年 间, 占地20亩, 呈 同 字结构, 是当年 红军游击队主要的活动场所.当时, 仅有700多人的荆林自然村, 就有40 多名青壮男子参军.这支闽南游击 队, 力量逐渐壮大, 扩编为闽南红军 独立第3团 (史称 红三团 ) .据村里 几位80多岁老人回忆, 当年每遇日本 飞机轰炸或是遭到白匪清剿, 红军游 击队首先掩护当地村民躲进这密林 深处, 寻找时机展开游击战争. 产山村烈士陈松的儿子陈长元, 解放后当上产山村的第二任党支部 书记.他知道村后这片原始树林所 发挥的历史作用, 以乡规民约的形 式, 倡议村民保护好这片林子. 年近八旬的村民陈基山满怀深 情地说,这片树林是村民们心中的 圣地 ,大家发自内心守护.盘陀 镇政府对 红军林 进行了妥善的 维护与开发,形成了 红色文化公 园 红军出征处 红军亭 等多 处生态型人文景观. 红色旅游+ 的模式,使藏在深山的 红军林 声名鹊起,吸引了周边县区以及潮 汕、厦漳泉等临近地区的游客前来 参观游览. 樟树、朴树、青冈栎、枫树、 刺桐、芒果、橄榄等几十个树种, 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茂盛.不知名 的山鸟,时而在树梢鸣叫,时而在 林间飞腾.就连林下的花草也是一 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听着当年红军 浴血奋战的事迹,抚摸着原始树林 的一草一木,游客走在当年红军走 过的林间小道上,心潮澎湃.当地 村干部介绍,现在,来此接受革命 精神洗礼、体验生态科普、旅游观 光的游客,一边品尝着本地的 红 军姜 、 红军芋 、 红军薯 ,一边 体味当年的军民鱼水情深. 生生不息 红军林 黄喜祖 陈永镇 京津冀女企业家们在千平方米大厅内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