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 2019-07-04 |
20 ― 附件
2 《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一九年四月 ―
21 ― 项目名称: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2016-57 承担单位:中南大学 编制组主要成员:柴立元、闵小波、王庆伟、史美清、陈润华、闫国孟、王克勇、梁彦杰、 杨志辉、王振兴、费讲驰、尤翔宇、刘湛、向仁军、文涛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 部科技与财务司投资处项目经办人: 吕奔、岳子明 ―
22 ― 目次1任务来源.
23
2 标准制定必要性.23
3 主要工作过程.24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25 4.1 国内相关标准.25 4.2 国外相关标准.25
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26 5.1 稳定化方法.26 5.2 固化处理法.27 5.3 工程实例.29
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33 6.1 适用范围.33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6.3 术语和定义.33 6.4 砷渣来源与分类.33 6.5 总体要求.34 6.6 工艺设计.35 6.7 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38 6.8 检测与过程控制.39 6.9 主要辅助工程.39 6.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39 6.11 施工与环境保护验收.39 6.12 运行与维护.39
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39
8 标准实施建议.40 ―
23 ― 《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编制任务由原国家环境保护部于
2016 年下达,下达 文件名称为《关于开展
2016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科技函 〔2016〕633 号),项目统一编号为 2016-57.中南大学承担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编单位 有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标准制定必要性 我国拥有世界上 70%的砷矿资源.自然界中的砷大多以硫化物形式夹杂在锡、金、铜、 铅、锌、镍、钴矿中.砷污染主要来源于含砷矿石的开采、选矿、冶炼加工,以及在工农业 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 有色冶炼是我国最主要的砷污染源, 据统计每年随精矿 进入冶炼厂的砷总量已超过
8 万吨, 年排放的砷达
4 万吨以上, 约占全国砷排放总量的一半. 有色冶炼过程中砷以含砷废水、废气(烟尘)、废渣的形式进入环境,冶炼废气、废水中的 砷只有少部分被综合利用,90%以上都转化为含砷固体废物,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处理方法或 处理处置成本过高,砷渣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低.此类高危固废处置不当,对周边环 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了多起重大砷污染事件,严重危害国民健康.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十二五 规划》明确将砷污染物列为重点防控对象,含砷固废治理与安全处置已成为我国 环保领域特别是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内有工程应用的含砷废渣稳定化处理方法普遍采用传统的水泥固化或加入部分 稳定剂后再进行水泥固化.实际上,砷渣中砷的含量和形态、含水率、颗粒粒度、pH 值、 杂质成分等特性均会对处理工程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而目前没有针对砷渣的特点进行有效 的分类, 不同砷含量和物相的砷渣均采用相似的稳定化处置工程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选择 不合理的同时造成了处理效率低、稳定化效果不佳、处置成本高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砷 渣稳定化技术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工程建设质量差, 技术性能不可靠、 稳定达标运行率低, 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甚至有些砷渣在自然条件下仍会发生砷及重金属的泄露. 针对传统的 砷渣稳定化处理方法效率低、 增容大等难题, 众多冶金和环保工作者长期致力于砷渣稳定化 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开发, 目前已形成了满足各种需求的砷渣稳定化处理新技术. 但是新技术 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新的、 极具应用前景的砷渣稳定化工程技术亟需通过制定标准来统一 技术要求.总结国内外成功的含砷废渣稳定化的工程实践,经过充分验证,提炼上升为工程 技术规范,在全行业实施,加速含砷废渣稳定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并防止稳定化过程 中产生的重金属对人和自然的危害,实现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 严谨、 完善的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规范是促进涉砷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 也是保障生态安全与居民健康的必备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