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04
A08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编辑: 陈朋 美编: 牛长婧 组版: 继红 身边 城镇化纪事 ・ 发现村庄① 村 村里 里户 户口 口比 比城 城市 市户 户口 口都 都吃 吃香 香―― ― 一个村庄的消失与再生 (下) 附近工厂多了, 用工需求也 大大增加, 外地人口大量涌入.

目 前辛安街道共有25万人, 其中18 万是外来人口, 占总人口的七成 以上, 东小庄社区也不例外. 6月25日下午3点多, 在东小 庄社区旁边的台头村, 一边是低 矮破旧的老村, 一边是正在施工 的新小区, 两个地方由一堵长二 三百米的挡板隔着, 挡板上密密 麻麻地贴着 月薪2000元以上 、 包吃包住 等各家公司的招工信 息. 这样的信息, 在东小庄和周边 村庄的电线杆、 屋门口和墙上随 处可见. 村民杨新美家搬迁时分了两 套房子, 又掏钱在新社区买了一 套. 现在家里住着一套, 租了两 套, 一套租给从临沂莒南来的、 在 海尔上班的小两口, 一套租给了 来自日照的生意人. 以前, 村民的物业费都由村集 体负担, 现在外来人口越来越多, 一 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 以后可能 会考虑让租房户交物业费. 辛安街道的幼儿园设在小区, 现在已爆满, 不招租房户的孩 子了. 我们幼儿园光附近三个村 的孩子都安排不过来, 更别说来 租房的了. 26日, 幼儿园园长王 女士说, 街道的幼儿园肯定会优 先考虑当地村民的孩子, 外来人 员就没法管了.

本报记者 王兴飞 张跃伟 从种地到失地, 从村居到楼房, 生活环境在变, 生存方式也在变. 依靠出租房屋, 东小庄的村民不仅 有固定可靠的自家收入, 还有令旁人艳羡的医保、 养老、 过节费等种种福利. 钱包鼓胀的同时, 人的观念也在变. 本地年轻人不愿再到附近的工厂打工, 因为 工资太低 、 管理 太严 .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 填充了这些就业空间. 不经意间, 两种生活的对比剧重新上演. 新社区居民 外来户占七成 延伸阅读 依托当地企业的发展, 村民 从农村走进城镇, 从守着土地的 农民变成了靠房子吃饭的 包租 公 , 东小庄村民确实过上了城 市人一般的好日子. 值得深思的 是, 东小庄的成功给我们的城镇 化道路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从农村走进城市, 最关键 的就是给这些离开土地的农民 找到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而有 一些地方的城镇化, 单纯让农 民上了楼, 没有就业来持续, 一 旦拆迁补偿款花光, 就会出现 农民向农村的回潮, 这样的城 镇化实际上是失败的. 在东小 庄, 大多数村民在拆迁时得到 了两套房以上的补偿, 收取房 租、 享受社区福利, 成了大部分 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另一部 分村民, 尤其是有知识、 有技术 的年轻人, 由于免除了养老等 后顾之忧, 也可以大胆地走出 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东小庄的这种城乡一体化, 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企业生产 基地的转移或扩展. 海尔、 海信、 澳柯玛等都是青岛的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要想扩大产能, 最好的 选择就是向土地价格更低的城 郊扩展, 由此带来的土地开发、 人口集聚, 形成人们现在看到的 东小庄. 这种城镇化符合中国现 实的工业化发展需求, 体现了十 八大报告中提到的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的新型工农、 城乡关系 . 当然, 要想保住现有的城 镇化成果, 东小庄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如今, 当地已经显露 出教育、 医疗等资源跟不上社 区居民需求的苗头, 如何完善 这些配套服务保障, 关系到东 小庄未来的命运. 包租公 的东小庄是一个以城带乡的样本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在东小庄社区附近的街道上, 到处张贴着当地企业的招工广告, 被吸引的大部分是外地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