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 2019-07-04 |
北尚乐的人们把禅房寺塔看做是家的象征、家的标 志.塔下正中就是千年古刹禅房寺. 禅房寺沿革 禅房寺位于北尚乐村西金粟山下,因山脚下属旱地,被 大面积种植粟子,所以人们称这座山为金粟山;
禅房寺因 建成年代较早,香火旺盛故被称为 古之名刹 .寺院坐 西朝东,两进院落, 山门殿一间,左右奉哼哈二将,出山门一进院,金刚殿 三间,又叫天王殿,左右奉四大天王,殿中奉弥勒佛像一 尊,弥勒佛像背后奉倒坐韦陀.金刚殿左右各有夹殿一间, 两厢配殿各三间,分别供奉关公像、周仓像.二进大雄宝 殿三间,内奉释迦牟尼像,左右奉十八罗汉. 在山门殿和金刚殿之间的院落北侧,悬有铜钟一口,此 钟为大明正德四年(1509)年铸造,钟声响起可传至涿州. 禅房寺南、北共有禅房十余间,四周为石砌院墙. 禅房寺的山门殿前,有一座石砌的戏台.每年四月初八, 禅房寺举办浴佛节庙会,乡间的戏班子要在戏台唱戏.戏 台东南,有一口古井,为当年寺僧取水之处.它是一凿一 凿地凿下去的,
五、六米深可看见水,夏天,弯腰就可以 舀到水,清澈干冽.和尚们也不用上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 禅房寺后的主山为金粟山,山顶高高耸立着一座八角七 级密檐砖塔,这座塔是禅房寺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建于辽 代. 禅房寺始建年代失考,又言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 年),根据禅房寺遗址发现的唐砖看,不会晚于唐代,当 地百姓有 先有禅房寺后有云居寺 的说法,说是修云居寺 时一些僧人晚上回禅房寺食宿,虽然不足为训,但从中可 见禅房寺和云居寺的关联.云居寺始建于北齐,静琬自隋 未刻石延续到唐代,当时周边的寺院不多,禅房寺是可知 的寺院之一. 辽代时,禅房寺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寺后金粟山顶舍利 塔便是当年所建,这座塔和云居寺主山的舍利塔一南一北, 遥遥相望. 历金至元,禅房寺香火不断. 明代初期由于战乱,年久失修,寺院破败,住持僧定睿 于正统十四年主持重修,景泰十一年告竣,重建方丈殿三 间,左右两厢各三间,方丈殿两旁建释迦、祖师殿各一间.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海潮曾重修禅房寺的金刚殿, 当年十月而告竣,海潮立《金粟山禅房寺重修金刚殿记》 记其事,此碑现在还立在禅房寺遗址上,成为禅房寺历史 的见证,这也是禅房寺仅存的一块碑刻. 明清之交,禅房寺再度倾圮,当年寺院成为一片废墟, 仅存明代的两块修碑.清康熙九年(1671),进行了入清 以来第一次全面修复. 嘉庆六年(1801),发生天灾,禅房寺僧人四散,古刹荒 弃.嘉庆七年(1802),北尚乐村民共议,动工修缮破败的殿 宇,到嘉庆八年(1803),南禅室修葺一新,僧人有了安居之 处,又创配殿,增建群房,后因财力不支而止.嘉庆九年 (1804),邻近各村捐资相助,起建弥勒殿、天王殿,重建山 门,修复院墙.禅房寺恢复旧观. 道光九年(1829),经风雨损坏,禅堂围墙尽数倾圮,北 上乐村杨成己会同杨成德、杨成重、扬成花、杨廷栋、杨宽、王瑞和马进、丁凤罔、李进学,辛庄村王荣等募化四 方,建立禅堂十余间,四周院墙、佛殿山门,焕然一新. 后因寺僧不善,寺院就圯,光绪五年,僧人然定驻锡此寺, 捐出钵次,倡议重修,得到杨氏家族的鼎力支持.这是该 寺有记载的最后一次重修. 建国初期,禅房寺两厢配殿已毁于三十年代末的战火, 主殿尚保存完好.1953年大队建戏台禅房寺被拆,从此千 年古刹沦为废墟. 禅房寺塔 位于禅房寺后的主山金栗山峰顶,是一座舍利塔,建于 辽代,这是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塔,通高15米,此塔座北朝 南,南临拒马河,北接黄龙山,挺拔秀出,蔚为壮观.放 情的天气,几十里外都能看见清晰的塔影,所以当地人称 为风水塔.塔基须弥座高3米,每面宽2.2米,正面塔门左 雕火烈鸟,右雕天王,内雕有佛像一尊.须弥座上承塔基, 塔身高2.2米,每面宽1.15米.柱状塔身前有券门,上设兽 头辅首.其他各面设假门与直棂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砖 檐椽和一斗三升斗拱,上承七级叠涩檐.最上为攒尖塔刹. 遗址有一条宽15米,长130米的地采沟,沟沿上暴露有灰坑 和墓葬,弃土中夹杂着商代及战国时期的陶片,遗址发掘 证明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界面.由于禅房寺 圮废,历次文物普查时,不知此塔为禅房山舍得利塔,而 因金粟山南的塔照村,误称此塔为 照塔 ,其实这是禅 房寺现存的千年建筑.明天顺五年正月十五日禅房寺住持 沙门定睿所立《重修禅房寺之碑》载道: 房山县治西七 十里有村曰上尚,村之西二里许有山巍峨高大,古之金粟 山也.山之上有浮图,山之麓有寺曰禅房,概古名刹也. 明确记载金粟山上的古塔,就是禅房山塔. 禅房寺大铜钟 大铜钟铸造于明正德四年(1509),龙挂钮,高1.7米, 直径1.3米,钟声洪亮,传至甚远,此乃房山区现存最大的 铜钟.这口钟是明正德时期朝中的太临和锦衣卫官员捐资 铸造,领衔铸的是提督司设监掌印太监马永成和锦衣卫指 挥使马忠,参与捐资铸造的有司设监、内官监、御园监、 尚衣监、都知监、印绶监、尚膳监、上林苑、内织染局、 内府供用、锦衣卫等机构的一百几十名大小太监和官员. 大铜钟的铸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正德年间,禅房寺的 香火兴旺. 1953年禅房寺被毁时,正德大铜钟,从寺址移走,放在 北尚乐村小学校内.1958年,大炼钢铁,被乡里运到石窝 村,后来挂在石窝村关帝庙旁的老槐树上,后来移至石窝 村委会,由此被人们误认为是石窝关帝庙遗物.1999年大 石窝镇建石雕文化艺术园,大铜钟被移至园中,悬挂石亭 之内. 铜钟铭文 当今帝万岁万万岁 御马监太监赵宝、陈浩、张宗保、李泰、宪高、张朝用、 陆海、李山、李良、刘宣、刘仲、刘昶、李让、赵英、方 少监、张安,左右监丞胡昶、黄明、长随、马堂 提督司设监掌印太监马永成 司设监太监秦彬、宝良、许锐、秦昂、许阳、刘弼、口宝 金、朝英、华永、孟宣、韦懋、艾清、黄凤、何俊、祁亮、 韦固、沈霖、高瑾、陈铎、张v、张潮、郭S、寇荣、安住、口顺,左右少监刘福安、苏进、尹升、苏贤、李尚忠、 苏忠、王口、舒德、童奉、张文、陈儒、杨攻 大明正德己巳岁吉日造 司设监左右监丞韦朝、张鹏、刘弼、王宗、学毕准、张宗、 赵玺、崔晰,奉御燕贵、口口口、张记、马真保、刘学、 马恩、孟泰、白仲和、徐鸾、李泰、李谅、刘荣、杨升、 郝智、李平、李胜、赵俊,长随内使、张进、杨汉、马保、 王和、齐玉、高甫通、吕英、何通、白世英、艾奉、李良、 吴升. 锦衣卫指挥使马忠 内官监太监芮景贤、张绅、史泰、王(上文武下金)、张俊、永纪、杨锁、史通、宋俭,左少监福禄、张琪、臧山. 御园监太监王利 尚衣监太监武宁、潘应 都知监太梁忠,右监丞洪谅 印绶监右监丞罗清 禅房寺碑刻 禅房寺的寺碑六通:明代两通一个是明天顺五年(1461) 一月十五日《重修禅房寺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