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04

在马克思写的注释中论及的有

10 处.

1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此外, 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四卷中还有

3 处不是正面论及中国, 而是在假设推论中提到中国的.例如, 马克思在第四卷第一册分析劳动性质时, 写道 : 还有这样的产业劳动部门, 在那里, 劳动的目的决不是改变 物的形式, 而仅仅是改变物的位置.例如, 把商品从中国运到英国等等. [1 ] 在这里, 马克思虽不是确切指认 中国 , 而只是假设例举 中国 , 但也证明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 时想到了 中国 .所以, 也可以把诸如 此类的

3 处列入统计范围.这3处中有

2 处是在正文中出现的;

有1处是在引文中出现的.如果将这

3 处 列入统计范围,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提到和论述到中国的地方就有

36 处. 那么,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论及到了中国的哪些问题, 我们又应该如何分析认识这些问题, 本文将作出 概略的表达.

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稳固了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 在中国,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使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得以持续稳固.这种生产方式以个 体私有制为基础, 以家庭经营为特征, 以自给自足为目标.它抵御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以雇佣劳动 制度为特征, 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运营轨道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三卷第

20 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中说 : 资本主义以前的、 民族的生产方 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 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 这从英国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 以明显地看出来.在印度和中国, 小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 [2 ]372,

373 马克思还 指出, 英国人靠他们在印度拥有的直接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 通过他们的低廉的商品价格破坏了印度的经 济公社, 但是这种解体工作进行得是极其缓慢的 . 在中国, 那就更缓慢了, 因为在这里直接的政治权力没 有给予帮助.因农业和手工业制造业的直接结合而造成的巨大的节约和时间的节省, 在这里对大工业产品 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

因为在大工业产品的价格中, 会加进大工业产品到处都要经历的流通过程的各种非生 产费用. [2 ]373 中国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流通成本则是非常低微的. 中国传统的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能顽强地抵御资本主义商业的冲击? 除了别的原 因以外, 同广大手工业者迫于生存而形成的吃苦耐劳的韧性和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是分不开的.马克思通 过在中国的传教士提供的考察资料掌握了最具体的第一手信息.他在《资本论》 第四卷第三册中引述道: 最早的传教士在中国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 '

那里的手工业者从早到晚在城里到处奔走, 寻找主顾.大部分 中国工人都是在私人家里劳动.例如, 你需要衣服吗? 裁缝便从早上到你家里来, 到晚上才回家.其他一切 手工业者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经常为了寻找工作而走街串巷, 甚至铁匠也担着他的锤子和炉子沿街寻找 普通的零活.理发匠也是……肩上扛着靠椅, 手里提着盆子和烧热水的小炉子走街串巷. '

这种情况至今在 整个东方仍然是常见的现象, 在西方世界也有一部分是这样. [3 ] 当然, 马克思并不认为单纯依靠手工业者和个体农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就可以抵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 浪潮, 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科学与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所具有的那种强劲竞争力. 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一卷分析 价值产品 和 产品价值 的区别和联系时, 曾经说过 : 虽然同量的劳 动始终只是给自已的产品增加同量的新价值, 但是,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由劳动转移到产品上的旧 资本的价值仍会增加.例如, 一个英国的纺纱工人和一个中国的纺纱工人以同样的强度劳动同样多的小时, 那末在一周当中他们会创造出相等的价值.但是, 尽管有这种相等, 使用一架强有力的自动机劳动的英国人 一周的产品的价值和只使用一架手摇纺车的中国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 仍有大得惊人的差别.在同一个时 间内, 中国人纺一磅棉花, 英国人可以纺好几百磅.一个几百倍大的旧价值总额使英国人的产品的价值膨胀 了, 这些旧价值以新的有用形式保存在产品中, 因而又可以重新执行资本的职能. [4 ]665 由上可知, 中英两国 工人尽管在相同的时间内, 投入同样多的活劳动, 可以创造出同样多的价值或者说价值产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