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9-07-04 |
com 责编: 宁昭收 美编: 万丽今日章丘
3 JINRI ZHANGQIU 秦丰 记忆 百农杯 章丘市首届农民书 法美术作品展获奖作品选登 刘承三 雪堂 阅读 美丽乡村章丘行有奖征文 主办:章丘市农办 协办:章丘市新闻中心 章丘市作家协会 一等奖最近, 我市退休干部 张安全的长篇小说《情海孽缘》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五万字,叙述了一场灵与肉,爱与恨,美与丑的家庭生活故事, 警人深思, 发人 深省. (一文)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唐朝诗人 刘禹锡的这句诗, 自古至今激励着人们 珍惜年华, 即使人到暮年, 仍然可以大有 作为, 只要你去努力, 就会收获灿然的夕 阳, 只要你去奋斗, 就会收获生命的喜 悦.齐白石中年变法, 及至老年最终成 为了一代宗师.在我们的身边, 这样的 人也大有所在. 或许是职业的习惯, 在编辑副刊十七 八年之后, 对于本土的大部分作者的创 作情况大都比较熟悉, 因此, 在编辑过程 中, 更多的希望看到一些陌生的名字, 不 熟悉的面孔, 只有这样, 才能让一池泉水 始终保持清辙透明, 充满清新活力. 当总编辑推荐我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十二万字, 出自一位退休的公务员之手, 我便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期盼能够发现 一座精神的矿藏. 离退休人员的稿件我看过不少, 也曾 编辑过他们的文章.他们的创作, 对丰富 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提高报纸版面的质量 等等都功不可没, 实际上, 他们的创作, 也 是我市文化生活活跃的一扇窗口, 或者 说, 从另一个侧面丰富多彩着文化事业. 当我从总编那里拿来稿子, 是手写的 稿纸的复印件, 用一个手提袋装着, 大半 尺厚, 足有三四斤重.对这些凝聚着作 者三年多呕心沥血的笔耕果实, 我感觉 到沉甸甸的. 这就是张安全先生《情 海孽缘》 的 手稿. 对于张安全先生, 我并不十分熟悉, 退休后,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创作出一 部长篇小说, 据我所知, 在我市退休公务 员中, 他是第一个. 张安全先生,
1968 年师范毕业, 先执 教于三尺讲坛, 后因工作需要转入公务 员队伍, 从乡镇基层的干部, 一直干到乡 镇企业局的领导, 兢兢业业, 为乡镇企业 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经历 好像与文学创作不搭界, 但是在少年读 书时, 那些优秀的小说, 散文, 在他的生 命的深处, 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或者说 打下了文学创作的基石.关注社会生 活,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的责任感, 就像一 团火, 在他胸中燃烧. 退休以后, 闲下来了, 静下来了, 他却 想着能为社会再做点什么, 因此, 在享受 着悠闲地退休生活的同时, 拿起了笔, 开 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改革开放的大潮, 在富裕了人们经济 生活的的同时, 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和世 界观发生了变化,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 等不良风气, 侵袭着社会, 腐蚀着部分人 的精神世界,道德沦丧的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张安全先 生痛心疾首, 把他所知道的故事写出来, 鞭挞邪恶, 弘扬正气, 警醒世人, 就成为 了他创作的动力和出发点.从这一方面 来说, 《情海孽缘》 的创作就有了积极的 现实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 张安全先生坚持了现 实主义的创作宗旨, 不管是谋篇布局, 还 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都坚持来源于生 活, 高于生活的创作手法.这和那些流 行的快餐式的、 游戏式的小资情调的作 品不同.整部作品读来, 令人感觉到踏 实、 结实、 厚实, 有一种如沐春风, 亲切感 人的艺术效果, 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第一 次创作长篇小说的的他来说难能可贵. 在结构和语言方面, 张安全先生也下 了很大的功夫.故事情节曲折引人, 语言 朴素平实, 就像是乡村坡里的玉米小麦大 豆一样, 让人感觉到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当然, 作为一部处女作, 整体看作品 还有很多欠缺.但这些都瑕不掩瑜, 对 一个退休老者的社会责任心以及辛勤的 劳动来说, 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夜幕四合, 华灯绽放.烧烤了一天的桃花山渐趋凉爽, 蒸腾了一天的人们蜂踊而至.桃花山热闹起来. 北门东侧山崖上, 红柱灰瓦、雕梁画栋 、 飞檐翘角的 览翠轩, 在霓红灯的映照下巍峨壮观.览翠轩脚下, 百泉 喷涌, 飞流直下, 给镌刻着土鼓国历史的石壁披上一层面 纱.先民们在水中时隐时现, 仿佛在窥视我们的今天.飞 暴激起的水雾和着音乐喷泉吐出的彩珠, 把山崖下的广场 变成水的世界.顽皮的孩子脚蹬滑轮, 手持水枪, 追逐、喷射, 尤如戏水的挪吒. 沿山堤云水上行是健康步道.这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 环山路, 全长九百三十米.路外侧立着绛色的灯柱, 上边 悬挂着宫灯和写有健康谚语的道旗.路内侧卧着未经凿磨 的原石, 朝路的一面镌刻着古代文人吟诵桃花的诗词.路 上人流如织.有的挺胸甩臂, 急走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