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2019-07-04
文化 文化

12 12

2018 年10 月29 日 星期一 灰白相间的牌坊,高8.

35 米、宽12.8 米,闪闪红星高悬正中―― 这段时间, 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二里 半, 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 留存于老照片 之中的湖南师范大学老校门, 复建竣 工, 再度耸立. 人潮涌动, 笑语盈盈.恰逢湖南 师范大学

80 华诞, 无论满头银发的老 者还是青春洋溢的学子, 不同年代的 校友竞相在老校门前留影.原址, 原 风格, 人们纷纷感慨这扇老校门的回 归意义重大.这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 的综合型大学, 正重拾一份历史初心. 巍巍岳麓山, 浩浩湘江水.穿越

80 年风雨, 这所创建于

1938 年的全国 首个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 该坚守怎 样一份初心, 新时代又将焕发怎样的 神采? 回看 烽火岁月, 淬炼家 国情怀 走进湖南师范大学校史陈列馆, 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 静静讲述 着这所大学的前世今生.时针拨回

80 年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留美归来的 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廖世承等仁人 志士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 受命筹建 了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国立师范学院. 当时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处于 内忧外患的时局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 授程大琥介绍, 上世纪

30 年代中期全 国几乎停办高师教育, 曾达到

6 所规模 的师范大学只保留了北平师大, 后被 迫西迁改成西北师范学院, 中国师范 人才严重匮乏.

1938 年7月至12 月,选址湖南安化蓝田(今涟源蓝田) 的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完成并正式开学.学院的教学场地租借了当地 李园

200 间房,院门就是 李园 的门.就是这样一座高不过

9 尺、 宽不足

2 丈的院门, 却昭示着彼时国师先贤以教育救国为己任、以民族大业为担当的师道初心.湖南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星星之火在此点燃. 此后, 随着战火纷飞, 国立师范学 院辗转怀化溆浦县、 衡阳南岳等地, 直至1949 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 迁至岳 麓山下, 并入湖南大学.1953 年, 全国 高校院系调整, 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 础的原湖南大学部分系科和南昌大学、 河南平原师院的部分系科合并组 成湖南师范学院, 院址设在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1957 年至

1961 年, 长 沙师范专科学校、 湖南艺术学院、 湖南 体育学院相继并入湖南师范学院,1984 年9月12 日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 大学. 学校创立之初, 廖世承先生提出 仁爱精勤 的校训. 此后无论学校的 名称、 校园如何变化, 立校初心从未改 变. 校史馆讲解员动情地说. 国立师范学院时期, 无数仁人志 士前来求学问道.李剑农、 马宗霍等 一批大师勤耕于斯, 钱基博、 钱锺书父 子同校执教.据统计,从1938 年至1949 年, 曾在国师任教的学者名流达 到170 余位. 一座学府 仁爱精勤 的师道初心, 因为有了战争烽火的淬炼, 更多地 融入了家国的理想情怀, 激荡着时代 的使命担当. 传承 师道初心, 以良师 育良才 八十年薪火相传, 八十载弦歌不 断.80 年来, 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秉承 仁爱精勤 的师道初心, 从岳麓山出 发, 走向五湖四海. 毋庸置疑,

80 年来湖南师范大学 培养出的

50 余万名学子中, 最集中最 闪光的群体之一便是人民教师.梁启 超曾在《时 务报》 上提出: 师范学校立, 而群学之基悉定. 湖南教育界人 士达成共识, 多年来湖南成功实施 科 教兴湘 教育强省 战略, 湖南师范大 学的贡献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