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 2019-07-04 |
2 主编: 赵路 编辑: 张冬冬 校对: 么辰 E-mail押lzhao@stimes.
cn
2013 年12 月19 日 星期四 Tel押(010)
62580617 欧食品安全局对两种新烟碱亮红灯 因其可能对人类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 本报讯 一家重 要的 欧盟 安全机 构日 前表 示, 欧洲应该削减人类暴露在两种新烟碱类物质 中的可接受限度, 而该类物质之前已被认为与全 球蜜蜂数量的下降直接相关. 位于意大利帕尔马市的欧洲食品安全局 (EF- SA) 于10月18日发布了这份报告. 报告指出, 最近的 研究显示, 啶虫脒 (acetamiprid) 和吡虫啉 (imidaclo- prid) 可能对发育中的人类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 曾最早要求 EFSA 调查新烟碱类物质与人 类健康潜在关联的欧盟委员会, 如今必须决定应 当基于该局的建议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在EFSA 于1月将吡虫啉和另外两种新烟 碱类物质与蜜蜂健康水平的逐渐衰退联系起来 后, 新烟碱类化合物随即成为今年的一个有争议 的话题. 有关此类化学物质对于昆虫传粉者数量 减少所起作用的争论, 正在从科学文献的范畴逐 渐上升至主流社会. 在1月的评估中, EFSA 认为有
3 种新烟碱 类物质与蜜蜂的健康水平关系最密切, 它们是噻 虫嗪(thiamethoxam) 、 噻虫胺(clothianidin) 和吡虫啉.尽管工作还在继续, 但有关另外两种化合 物―― ―啶虫脒和噻虫啉 (thiacloprid) ―― ―对蜜蜂 影响的评估目前暂时被搁置. 与此同时, EFSA 也在着手调查新烟碱类物 质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相当于昆 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 但它们对于哺 乳动物的影响尚没有完全搞清.EFSA 明确指出 由一个来自日本东京的研究团队在去年发表的 一篇论文对其结论产生了影响. 由东京医学科学大都会研究所的Junko Kimura-Kuroda 及同事在 《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上发表的这篇论文发现, 啶虫脒和吡虫啉在 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中引发了与在尼古丁 (烟碱) 中观察到的类似的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 考虑 到尼古丁有可能破坏人类的大脑发育, 因此新烟 碱类物质 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尤 其是对大脑的发育 . 在对该项研究及其他证据进行评估后, EF- SA 认为,各种可接受的有关这两种化学物质的 暴露水平被大大降低了.尽管 EFSA 承认, 可用 的证据 有限 , 并建议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但 该局强调, 所有的新烟碱类物质都应该就其潜在 的发育神经毒性展开评估.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 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 体, 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 从而导 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由于该类杀虫剂具有 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常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 其不仅具有高效、广谱及良好的根部内吸性、 触 杀和胃毒作用, 而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 可有效 防治同翅目、 鞘翅目、 双翅目和鳞翅目等害虫, 对 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 的活性.新烟碱类杀虫剂既可用于茎叶处理、 也 可用于土壤、 种子处理. (赵熙熙) 动态 之前被认为影响蜜蜂健康的一类物质可能 也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图片来源: Mark Bowler / naturepl.com 高亚洲冰川受欧洲西风影响 近日, 《自然―气候变化》 杂志在线发表题 为 《中纬度西风带是高亚洲季风区冰川变化的 主要驱动因素》 的文章, 指出高亚洲季风区冰 川质量平衡变化同时受到热带季风和中纬度 气候的驱动. 高亚洲冰川储存大量的水, 并受到气候变 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研究人员认为高亚洲 冰川的变化由热带季风控制,以此概念为前 提, 确定年代际尺度冰川变化的研究在逐年增 加.然而, 基于对青藏高原南部冰川的新研究 表明, 这种假设是不完整的.来自柏林工业大 学的科研人员,基于高空测量和大气冰川建 模,研究 2001~2011 年期间青藏高原南部扎当 冰川的质量波动. 研究结果表明, 2001~2011 年,扎当冰川的质 量平衡变化同时也受到中纬度气候的驱动. 5~6 月 降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冰川的年度质量平 衡,而5~6 月降雨条件又受印度夏季风爆发的强 度和中纬度气候动力学的同时影响.特别是, 大型 西风波远程控制着青藏高原对流层的强度. 大型西 风波的力量单独就能解释扎当冰川年际质量平衡 变化的 73%, 并影响到高亚洲季风区许多地方 5~6 月的降水和夏季空气温度.因此, 中纬度气候应被 视为该区域过去和未来冰川变化的一个可能的驱 动因素.研究人员提议, 在了解冰川变化时应进一 步关注中纬度气候. (裴惠娟) 美国科学家首次开展 北极多年冻土融化碳排放机理研究 日前, 《生态学》 杂志发表题为 《实验变暖冻 土层的冻土退化引起碳损失》 的文章指出, 虽然 全球变暖使北极植被生长, 但不足以抵消多年冻 土层表面融化释放的碳. 数千年来, 由于寒冷和进水条件保护了土壤 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 大量的有机碳已经在北极 累积.目前, 冻结在北极多年冻土中的碳是大气 中的两倍.随着气候变暖, 这些大量的和冷冻的 碳处于被解冻和分解的风险, 并作为温室气体释 放到大气中.同时, 一些碳损失可能被升温引起 的植物生产力增加所抵消. 植物和微生物对变暖 的响应最终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净碳交换, 但是响 应的时间和程度仍然不确定.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在实 验中模拟了北极环境变暖下多年冻土的解冻情 况. 研究表明, 实验增温和多年冻土 (持续两年及 其以上的地面温度低于 0℃) 退化导致净生态系 统碳吸收在生长季节双倍的增加.然而, 变暖也 增强了冬季的呼吸, 这可以完全抵消生长季节的 碳吸收. 冬天的碳损失可能在实际气候变暖中比 实验操作条件下更高, 在此情况下, 从冻土层释 放到大气的整体净碳损失预计在两倍以上. 研究 结果强调了冬季过程对决定冻土层是作为碳源 或者碳汇的重要性, 并证明了气候变暖下冻土区 释放碳的潜在规模. (廖琴)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突变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