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9-07-04 |
1 厘 米厚的有机玻璃板夹一层薄反射膜构成, 是 大亚湾实验的独创设计,以前没人用过.对 光学反射面的要求非常高,否则探测器的性 能将难以捉摸. 开始验证小模型做得很漂亮, 一到大尺 寸就出了问题.试着用水、 喷雾、 各种胶, 反射 膜怎么都铺不平. 曹俊解释道, 平时我们觉 得水一样的喷胶, 到了反射率 99%的镜反射膜 下, 就显出里面颗粒状的内容物, 反射面总是 皱巴巴的. 曹俊至今仍记得,原计划两周完成试制, 结果两个多月内试了七八种方案, 没有一个成 功. 工期一点一点逼近, 真是一种煎熬 . 在花了两个多月工夫和不少试验材料后, 温良剑却突然发现最简单的方案没有试, 反 射膜从包装上撕下来时会带上一点静电, 只 要马上制作,膜会自己吸附到有机玻璃板 上,然后再用抽真空的办法靠大气压力压 紧. 最终温良剑找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 什么也不用干 . 问题又接踵而来.生产出前两块板后, 顺 利地验收到最后, 量了一下孔位, 发现方位打 反了. 这是一个难以置信, 最不可能出现的低 级错误 .根据 应通过设计而不是人的细心来 防止出错 的原则, 温良剑等人原本专门制作 了工装送到工厂来确定孔位. 就像计算机上的各种插孔一样, 设计出 来就是插不错的.我带着愤怒和好奇问工 厂, 你们是怎么做到把孔打错的? 温良剑得 知,原来工厂怕把有机玻璃表面划伤,会增 加一道打磨工序,同时也觉得不太可能出 错, 工装就摆在那里, 根本没使用, 最后这两 块板只能打掉重做. 曹俊介绍, 反射板的研制后来还碰到了一 堆问题, 像运输工装不合理造成损坏等.好事 多磨, 最终反射板高质量地完成, 这项创新设 计节省了近一半的光电倍增管(价值
1000 万元) , 探测器的精度也超过了设计指标. 用勤奋来领跑 博士毕业后, 温良剑留在高能物理所做博 士后工作, 从探测器研制回到物理研究, 他很 快就成为数据分析的主力. 一般大型粒子物理实验开始运行后, 常常 公布所探测到的第一个事例,告诉国际同行, 新研制的探测器可以正常工作. 大亚湾国际合 作组内有多个物理分析团队, 谁能抢到这第一 个呢? 温良剑很早就摩拳擦掌, 所有分析代码都 准备好了, 就等数据.
2011 年7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第 一个探测器开始调试运行.曹俊也满怀期待, 在 温良剑的办公桌边坐了一整天, 跟他一起看着数 据. 正如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的, 真实数据从来跟 你所想的不一样, 我们根本看不到中微子. 曹俊进一步解释道, 大亚湾近点的每个探 测器每天应该看到
700 个中微子.每个中微子 信号由一快一慢两个信号构成, 其中慢信号是 中子形成的, 我们应该在能量 8MeV 处看见一 个干净的峰.实际上看到的却是一堆乱糟糟的 东西, 没有峰, 而且比预期多得多.也就是说, 我们根据中微子特征挑出来的大部分是假信 号, 而且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尝试过各种办法后仍未成功, 曹俊只好先 回办公室.刚坐下, 温良剑就来了, 用发哑的声 音问曹俊看过邮件没有.邮件是美国加州理工 大学的一个博士后发出的, 附了两张图, 他找 到了中微子.他加了一个快慢信号的距离要 求, 去掉了假信号, 尽管仍然不知道原因, 真正 的中微子信号还是显出来了. 我们失去了这个第一. 曹俊很清楚这种 志在必得却又失去的心情, 他也曾经历过, 整 整一个星期不想说话.受到这次打击后, 本 来就勤奋的温良剑变得更加拼命.随后工会 组织去十渡玩一天, 全中微子组只有他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