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7-05
T62

2015 年10月23日星期五编辑赵恩霆美编马晓迪组版陈华济宁 任广彬 说起来惭愧, 作为山东人, 我与 晚报相识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

18年前, 我即将从北京钢铁学 校毕业的那年, 学校让我主编校刊 毕业号. 稿件很快就组织好了, 但版 式设计几经修改, 难遂人意, 眼看要 到了付印日期, 我心急如焚、 坐立不 安. 这时, 刚从家乡回来的老乡随手 递给我一份晚报, 笑着说: "看看对 你是否有帮助? " 看着这份内容丰 富、 版面简洁大气, 散发着浓郁家乡 气息的报纸, 我眼前一亮, 心中阴霾 一扫而光. 我参照晚报版式设计的 那期毕业校刊一经面世, 好评如潮, 学校不得不加印, 连校长都赞不绝 口, 这是他几十年来看到的最美的 一期校刊. 这一切要归功于晚报. 与晚报真正结缘是在我参加工 作后. 毕业后, 我进入济宁一家机械 厂. 漂泊的生活让我想起了那位相 见恨晚的朋友―― ― 齐鲁晚报. 单位 附近的报刊亭, 最抢手的要数晚报 了, 稍微出手慢了, 就会无功而返. 不论晚报几点出报, 不论刮风下雨, 只要下班铃声一响, 我都会百米冲 刺般去买晚报, 先一睹为快再到食 堂吃饭. 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晚报, 我 曾多次借故请假或偷偷溜出单位, 为此没少挨车间主任少点名批评. 再后来, 我自费订阅了晚报. 在众多栏目中, 我最喜欢看的 是副刊 "青未了" 和球评 "沙眼看 球" . 喜欢看 "青未了" 是因为我平时 喜欢写点东西, 希望从中汲取营养, 提高写作水平. 喜欢看 "沙眼看球" 不仅因为我喜欢足球, 更主要是喜 欢沙元森老师独道的球评写作风 格, 笔锋犀利, 一针见血, 诗一般飘 逸的语言, 把一场普通的球赛写得 像武林一样刀光剑影, 荡气回肠. 晚报读的多了, 心里就涌起投 稿的冲动. 2010年, 我接连向晚报 "世 风眉批" 栏目投出几篇小文, 但都石 沉大海. 当我心灰意冷时, 意外收到 编辑 "稿件要适合, 写稿要规范" 的 回复. 终于, 我投寄的

第五篇短评 《闹心的公交》 得以发表, 此后不到 一年的时间里, 我在 "世风眉批" 栏 目发表了9篇短文. 连千里之外的同 学都读到了我的短评. 晚报是我的启蒙老师, 在她的 指引下, 我的文章才能在全国各地 报刊 "遍地开花" . 感谢晚报, 18年来 一路有你. 在 在北 北京 京与 与晚 晚报 报结 结缘 缘 申学利 一个电话号码, 一直在我手机里 珍藏着, 还把它设置到电话薄首位,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电话号码. 每次打 开手机, 我就会从这11个数字中, 看 到一个齐鲁晚报人的敬业和热情. 2015年新年伊始, 晚报 "时光邮 局" 推出 "寄给未来的一封信" 活动―― ― 用最简洁的话说出心中最真 挚的情感. 我和老家的二哥是发小, 关系一直很好, 可前年因为一点误会 红了脸. 事后我很后悔, 很想借年关 给二哥拜个年, 希望哥俩能握手言 欢, 冰释前嫌, 重归于好. 于是, 我就 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了三行信发到了 "时光邮局" . 没承想, 转过天, 一位晚报记者 突然给我打来电话, 说我的三行信很 有意味, 想采访一下我的这位二哥, 深入报道我们哥俩之间的恩怨故事. 当我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正在 外地打工的二哥时, 他却一百个反 对, 说我小题大做, 我们之间根本就 没红过脸, 无论我怎么说, 他就是不 同意接受采访. 无奈之下, 我只能回 复记者朋友无法采访, 并表达了歉 意. 但这位记者很理解当事人并尊重 他的意愿, 还留下电话号码, 说等二 哥想通了再电话联系采访的事. 可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回电, 心里 很是过意不去. 这个被珍藏的电话号 码, 有朝一日我一定会主动拨通, 虽 然我并不知道那位记者的姓名, 可这 重要吗? 因为这个电话号码, 已然成 了我与晚报人的 "密码" . 一 一个 个被 被珍 珍藏 藏的 的电 电话 话号 号码 码 报纸长廊吸引了众多学生读者. 希 希望 望晚 晚报 报给给年 年轻 轻人 人更 更多 多力 力量 量 尹智昊 2015年, 走出大学校园已有3 年, 蜕去了一脸嫩气, 变得成熟起 来. 这期间我要感谢齐鲁晚报. 毕 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与销售有关, 这 决定了跑业务时需要不断与人打 交道, 看着同事与客户谈天说地有 来有往, 而我却在那里默默地看 着, 不是不想说, 而是我知道的太 少. 于是, 我开始学习, 努力扩充自 己的知识面和知识量. 看新闻就上 门户网站, 还上微博看别人都谈论 什么话题.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 却始终觉得好像缺少点什么. 直到有一天, 我发现了齐鲁晚 报. 记得当时在潍坊出差, 等公交 车时从报刊亭买了一份晚报. 虽然 公交车上人挤人, 但晚报的时政、 文娱、 体育, 包括广告等各个板块 我一口气全看完了, 以至于坐过了 站都没发现. 我至今还记得在那充 斥着报站声、 呼吸声, 空气中夹杂 着油条、 鸡蛋灌饼和肉夹馍的混合 气味的公交车厢中, 晚报散发出来 的淡淡墨香是多么令人痴迷, 以至 于我在现在看报纸时, 都得先闻闻 再看. 近几年, 通过齐鲁晚报, 我又 订阅了手机版、 山东手机报, 那时 候山东手机报还叫齐鲁晚报. 手机 上下载了山东24小时、 齐鲁壹点. 当然, 还加入了齐鲁创客团、 QQ 群、 微信群. 我现在还年轻, 虽然还 没有体会到俞伯平在 《中年》 里, 看 得如此透彻的那种感觉. 但有时我 会想, 等我到了一把年纪的时候, 会不会倚在藤椅上, 戴着一副老花 镜, 旁边放着一杯茶, 静静地翻看 着齐鲁晚报. 我希望晚报越办越好, 我希望 邓小平同志当年题写的报头那四 个大字, 像一支永不磨灭的番号, 永远繁荣昌盛下去. 同时, 我还希 望晚报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多力 量, 让我们奋力前行. ・ 建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