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05

第四篇章是他的人 生感悟.另附外一章 琐事拾零 .书 末的附录是师昌绪的家人、朋友、 好 友及同事撰写的文章,读罢同样真实 感人. 师昌绪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个 大家庭, 他家是四世同堂、 耕读传家, 全家有四十口人.在多人口家庭里, 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忍让的性格;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日寇入 侵, 他就立下 强国之志 .这个强国 之志一直鼓励他前进,至今不改.他 曾经说: 我们这代人为什么爱国情结 根深蒂固, 因为中国受国外欺辱太深. 使中国强盛、 强大, 是根本的思想. 他 求学的岁月,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 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 这样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激情非常容 易在年轻人心中奔腾. 师昌绪就是怀着热烈的爱国之情 上大学.他在大学念的是采矿冶金工 程系, 之所以选择这么一个工科专业, 主要是基于实现救国之梦.1948 年他 留学美国, 转学冶金与材料专业. 上世 纪50 年代初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 生回国, 作为积极分子, 师昌绪经过艰 苦斗争, 于1955 年回到新中国, 那年 他35 岁. 回国后, 他非常激动, 面对新 生的共和国,他恨不得把全部知识一 下子都奉献出来. 后来, 被分配到中国 科学院. 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对他说: 上 海和沈阳任选一处,哪个地方都有工 作可做.最后, 他去了位于沈阳的中 科院金属研究所, 当时那里生活条件 异常艰苦.在那里, 他从事金属材料 的研究与开发, 一干就是

30 年. 师昌绪的人生经历,就是不断攻 克科学难题的人生.对于制造业特别 是机械制造业来说, 他认为 设计是 灵魂, 材料是基础, 工艺是关键, 测试 是保证 , 这个整体上做好了, 我们就 能成为机械制造强国. 《在人生道路上》 一书中, 以攻克 涡轮叶片材料难题为切入点, 详细记 录了他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众所周 知,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 因为它是 飞机动力的来源.而涡轮叶片是发动 机中关键部件, 它要求耐高温、 高强 度、 长寿命, 而且要抗疲劳、 耐腐蚀, 叶片一旦发生断裂, 往往造成机毁人 亡, 所以有人说 一代涡轮叶片决定 一代航空发动机 .1964 年我国自行 设计的超音速歼击机问世, 而合适的 航空发动机却没有着落, 当时科技界 为这个问题一筹莫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解决这个科学 难题的重任落在了师昌绪和他的同 事们肩上.当时, 他们根本不懂什么 空心叶片, 也没有见过.为了完成这 个任务, 师昌绪所在的金属研究所组 织了上百人从事技术攻关,从合金的 研制, 型芯的选择, 壁厚的测量, 到标 准的制定,期间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 的困难. 用什么芯来做航空叶片? 他们 试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师昌绪偶然 间从杂志上看到美国关于出卖各种规 格石英管的广告受到了启发,于是采 用石英叶片,型芯的问题在一两个月 内就顺利解决了.他和同事一鼓作气, 从实验室到试车、 试飞, 以及在工厂形 成批量生产, 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个科研攻关的故事,只是在师 昌绪的人生经历中的一页, 还有很多 科研故事, 读来让人感叹万千.从他 的科研经历中,我们得出这样的启 发: 现代重大科学工程攻关, 是一个 庞大、 复杂的系统, 不是一个人、 两个 人就能完成的, 即便牛顿、 爱因斯坦这 样的天才, 也未必管用. 在重大科学工 程攻关中, 无数人通力协作, 奋力拼搏 是基本的前提条件. 任何人再有才华, 没有较强的协作意识和沟通意识, 才 华也只会付诸东流. 《在人生道路上》 一书中, 师昌绪 告诉我们,人在世界上从事任何一种 职业, 做人立德是最重要的. 他这一代 的中国学人, 把德行看得比命还大. 反 过来看看今天的科学界,有人为了名 利, 不惜违背科学道德, 科研成果常爆 出抄袭、 造假的丑闻.还有的人, 躲在 书斋里专门写论文, 认为论文写得好, 发表的层次够高, 才代表科学高度. 对 于这一点,师昌绪曾说过: 发表论文 固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 当我从事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工作 后, 就改变了看法, 衡量研究水平的一 个更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 题, 确切地说, 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水 平, 不要拿自己所长去衡量别人之短, 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相互尊重. 师昌绪常常这样说:做人要海纳 百川, 诚信为本, 忍让为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