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05 |
70 年的孜孜不倦, 映照着时代风云, 映照着共和国筚路蓝缕又辉煌壮丽、 曲折坎坷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她真实 记录、 全面见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 片红土地上70年发生的传奇故事, 其 中也有她自己的故事.我把她当镜 子, 还因为她总能让我反躬自省, 保 持一份清醒和冷静.她教我明事理、 识高低, 知深浅、 辨真伪, 正品行、 怡 性情.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江西日报 青春永驻, 风华长存.不论技术如何 发展, 世道如何变迁, 我相信她会挺 立得长长久久, 因为有旺盛的生命力 和强大的创造力, 因为人的社会永远 不能缺少忠实的记录和精神的支撑. 主办征文 江西省作协 江西星火文学杂志社 江西日报副刊部 征文一早年间在山村, 人们要买一些生活 用品, 全靠一个货郎. 初春时节, 小雨淅沥, 货郎冒雨挑着 一担货箩进山, 被雨水打湿的是那条永 远也走不完的羊肠小道.上山, 货担越 挑越重, 压得肩头骨痛;
下山, 两条腿不 由自主地颤抖, 这时更要千万小心, 因为 小路的一边是十几丈的深渊. 立夏了, 天气变热, 人们迫切需要买 些换季节的生活用品.可半个多月了还 不见货郎来.等人觉久, 村里的大娘、 大 婶就开始唠叨了.就在这时, 村口风水 林的风吹来了拨浪鼓和货郎的声音, 拨浪, 拨浪, 三十六样……拨浪如歌, 全村 妇女听了都欢呼起来. 货郎在这一带山里, 足足行走了几 十年, 一条路上的人家都认识他, 因为货 郎走村串户, 对于山里人来说, 他的意义 就不仅仅是方便人们购物了. 当年, 一人养三口, 含饭就要走 , 是说家里孩子多, 生计压力大, 口中还含 着饭, 就要赶紧去田间忙, 根本抽不出时 间去走亲访友.有时遇到有紧要事, 要 告诉亲友, 就托货郎捎个口信.外婆想 外孙了, 也托货郎哪天到了她女婿的村 子, 带去她的思念和问候, 替她仔细看看 小外孙长高了没有.货郎不但帮人捎口 信, 还顺带一些优良的菜种、 瓜种, 在各 村传播. 那一年的腊月, 天下了半个月的雨 夹雪, 一直不停.货郎坐不住了, 冒雪到 自家菜园子里, 剥下几片棕树皮裹在鞋 子上, 挑着一担沉重的货箩, 一步踩出一 个深深的雪窝, 艰难地走到一个叫磨下 的地方, 不料下岭时, 脚下一滑, 掉进了 路边的深渊. 货郎摔残了, 再也没有第二个货郎 敢进山来, 拨浪鼓的声音就这样在山村 消失了. 二 之后, 这一带山村人家要买一些生 活用品, 就三五个妇女邀好去大队部. 她们半夜做熟饭, 天亮时解下厚重的黑 围裙, 从旧梳妆台里找出把旧木梳, 沾点 水梳理好长发, 又OO@@换上出门时 才肯穿的那身干净衣衫, 然后习惯性地 对着镜子前后看看, 扯一扯不平的衣角, 才出门急急呼唤同伴们上路. 大队部在十几里外, 那是个有百十 户人家的大村子, 村口有一个代销点, 店 员是个见人微微笑的老汉, 边笑边给顾 客称盐打酱油, 不厌其烦.妇女们到了 大村, 总是不肯走, 要买的生活用品, 挑 了又挑, 拣了又拣, 一把小木梳明明千挑 万选, 紧紧放在蓝布背包底, 看到别人买 的梳子颜色更好看, 又从蓝布背包里翻 出来换……待意识到太晚了, 才匆匆出 店赶路. 山里太阳落山快, 才走了一半路, 日 头就要落山了.百鸟都泼泼归林, 感觉 路两边的树林黑沉沉压下来.只好让胆 大的走在后面, 因为傍晚时山林寂静, 能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 胆小的妇女不敢 听.天越来越黑, 妇女们在路上便相互 责怪起来, 但嘴上在怨, 脚下却没有放慢 速度, 山里人的脚认路. 突然, 一声凄厉的狼嚎声自远处的 山梁传来, 一声接一声, 在傍晚寂静的山 谷里回声不绝.大家停下脚步, 进不敢 进, 退不敢退.狼嚎声越来越近, 狼目如 磷火般闪闪烁烁.直到远处传来急切的 呼唤, 那是她们男人洪亮的嗓音, 接着不 远处的树林里亮起点点火把.男人越来 越近, 女人胆子大了, 放开嗓子回应 嗳 .从山谷的回音中, 仍能听出, 那是 吓破了胆的颤音. 三 到了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