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 2019-07-05 |
1793 年1月21 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 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 对不起,先生. 而此刻她的丈夫 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 我清白死 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 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
200 周年 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 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 年10 月28 日,一位
83 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 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 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 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 这种没有光 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 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2、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
18 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 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 消失了.)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 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 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 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 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
1135 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 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
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 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 ,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 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 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 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 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 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 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 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 世来继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 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 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 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 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 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 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