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 2019-07-06 |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1978 年被称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就在改革开放 的号角刚刚吹响之后的一年,1979 年9月19 日,北京,香港企业家美心集团总 经理伍沾德先生和伍淑清小姐, 与时任中国民航总局的沈图局长的手第一次紧紧 地握在了一起. 而回顾当年来内地开企业的经历, 美心集团董事长伍淑清印象深 刻: 【美心集团董事长伍淑清】 我跟我爸爸觉得邓小平先生他们说改革开放,欢迎港商到内地来帮助搞上国 际市场,我们觉得很有信心.国家从
49 年以后,没有对外开始发展经济合作, 现在可能是从零开始,我们从零开始大家可以互相配合. 邓小平, 带着对历史敏锐的预见和坚定的意志来到了这个转折点,成为了最 大的推动力.美心集团董事长伍淑清: 我们将意向书、 合同项目都按照香港的惯例给他们,但是他们因为从来没有 做过合资企业也比较很慎重, 后来他们搞了个引进外资企业管理委员会,大家开 了很多次会,研究论证很多用词怎么保护国家的利益. 我们从
79 年9月份谈到
80 年5月1号,79 年11 月份因为审批还没有拿下来, 当时民航总局局长很急了,80 年3月8号他跑到中南海找邓小平先生,说我们 这个合资企业还没批下来,邓小平问他你在跟谁合作?他说跟香港伍先生合作. 然后邓小平先生就问香港的伍先生懂不懂得做面包?他懂不懂得做食品这个行 业?他说懂得, 他们这个方面有经验,所以邓小平先生说快点将这个企业批下来 吧. 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香港被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吸引,毅然扎进了珠三角大 地的怀抱,与内地开始了一种叫做 三来一补、前店后厂 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颇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带动下,香港与内地携手并肩、一路高歌猛进创 造着各自辉煌的历史.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合作模式也被看作是那个时代最先 进的生产力, 它犹如一架崭新的引擎助推着香港逐渐成为了金融中心、 航运中心, 也使得珠三角由百废待兴转为提前富裕.在港商的心里,珠三角、广东的确是他 们兴业的福地.香港人大代表、港商王敏刚: 广东的开放改革给我们发觉是有很大扶助香港工业的有利条件. 工资比香港 远远低,土地政策很灵活,价钱很低廉,给香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地. 可以说港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征途中很 多弥足珍贵的第一, 都深深打上了港资企业的烙印,它们为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 界工厂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平南方讲话之后,港澳企业来内地发展的集结号迅速转变为百米冲刺,合 作领域更广, 范围不断扩大, 在这一时期众多港澳投资者充当了改革开放拓荒者 和示范者的角色.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所长陈多: 原来是集中在他们最熟悉的珠江三角洲地带, 那个时候和他们选择的行业有 关系,最初主要是搞出口加工业,是三来一补的,原料要从香港进来,产品要从 香港出去,这个时候工厂不可能选择离香港很远的地方.那么
92 年之后,一方 面珠江三角洲这方面外资企业也面临到要升级的问题,另一方面内地改革开放, 随着不断的深入,东北、西北,整个的中西部地区对港商来说等于又发现了一片 新的大陆,也看到了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