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6 |
20 年的定位 研究 Cherfas
1991 发现荷兰森林中真菌数量下降了 不但食用菌数量下降 其他真菌也 减少了 德国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在森林中 蘑菇与树木共生 土壤真菌促进了植 物抗草食动物啃食和抗低温能力 增强了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 为什么这些真菌会消失呢 人们尚无确切的答案 这很可能与空气污染有关 森林真菌的消失 可能是树木大量死亡的 前兆 因此 科学家正在研究扭转这一趋势的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是其环境功效的一部分 近年来全球兴起了生态旅游热 据估计 全球生态旅游业的产值达
120 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 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一些保护生物学家和环 境哲学家认为生物多样性具有内在价值 Soule
1985 Ehrenfeld
1988 生物不同于机器 能 自我选择目标或按其 DNA 链的遗传信息规定的目标运转 这种内在价值是无法进行客观估 计的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与内在价值是相互关联的 1.3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种植业和养殖业尚未出现以前 古人主要靠渔 猎和采集野果为生 尽管那时人们依赖 野生动物为生 但由于当时人口有限 且人类的狩猎主要用石块和木棍 故没有过度地干扰 自然生态系统 使用弓箭 捕网 陷坑等狩猎手段一般不会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灭绝性的伤 害 狩猎收获的机遇性大 采集野果则受到季节的影响 为了保证稳定的食物 衣料来源 人们烧荒开垦 驯化野生动物 于是 种植业 养殖业出现了 孟子 曾记载 当尧之时 草木畅茂 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 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 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 举舜而 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 禽兽逃匿 意思即尧当政的时代 树木茂密 野兽 横行 尧感到忧郁 请舜来治理 舜用火烧森林 于是 野鸟和野兽都逃走了 于是 人与 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与文明程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在采集 狩猎文明阶段 尽管不了解自然生态规律 但是长时间的实践使人们明白采集狩猎收获的生物量不能超过自 然生物生长量 否则将会危及未来的利用 这些信条往往以口头的 宗教的甚至迷信的方式 保存下来 Gadgil 和Guha
1992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游牧 农耕阶段 人类加重了对大自 然的开发利用 而保护则相对削弱了 农业则是靠种植单一作物群落 牺牲物种多样性来获 得来源较可靠的生活资料 当人口不多 游牧业 种植业不会占据太多的野生物种生存空间 时 人类与自然仍能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古代为保护自然景观 曾划定过禁猎保护区 周朝时天子 贵族都有不同范围的禁猎区 规定 天子百里 诸侯四十里 不许入内砍伐和捕猎 据 周礼 记载 当时国家专门设置 管理机构和人员 而后的许多皇家园林如晋代的 灵禽苑 唐代的 华清宫 元代的 琼 花岛 明代的 西苑 和清代的 避暑山庄 等 在客观上都起到了保护中国生物资源的作 用 中国名山大川的宗教文化胜地和少数民族的 龙山 风水地 都是生物资源保护区的 雏形 是中华民族保护生物资源的朴素形式 龙山 是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神山或坟地 被 水田 植物种植园和村寨所包围 在原始植被大面积砍伐开垦的今天 龙山保存了原始森林 的片段 保存了珍贵的热带树木种源 中国古人曾有科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意识 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