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 2019-07-06 |
com 大河微评 很多人报考研究生并非奔着学术或自我提升而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为暂时寻找就业 的 避风港 ;
本应以学术能力为参照的培养路径, 却常常被简单化地定义为, 应该 发表多少 论文 获得多少证书 ……作坊般的培养方式, 自然演变成就业上的不尽如人意. 今日关键词 研究生 今日评论 DAHE DAILY 众议 A07 2014年3月10日 责编 岳建国 美编 李哲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研究生等同大专生 是严重警示 王聃 高考科目会减少, 不分文理科 , 建议取消三 本改为职教 , 教育继续成为两会上的关注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 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的一番话尤其发 聋振聩.崔向群说, 我们单位也是用人单位.总的 感觉, 毕业生质量在下滑.比如来的一些研究生你 会感觉到他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让人不是很满 意.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 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 别了.(据 《新京报》 ) 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 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 别 , 崔院士的话语或多或少地验证着公众的某种感 受, 但坦率地分析, 类似的结论却有失严谨.首先, 不如 本身就是个含糊的概念, 如果仅仅以动手能力 来进行比较, 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
其次, 时代在变 化, 拿同一标准来对过去的大专生和今天的研究生对 比, 也有失严谨.如果硬要进行比较, 无疑需要一个 在大量抽样后的多指标的评价体系, 但显然的是, 如 此体系至少崔向群院士现在还拿不出来.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 将崔院士的观点当作一种 抽象的批评, 可能更为准确.崔院士在表达着自己 具体的研究生用人感受, 实际上说的是我国的研究 生教育正在遭遇某种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称.2014 年是我国研究生扩招的第十二年, 但实际上从
2009 年开始,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就开始不及本 科生.冰冷的事实足以道出残酷的真相, 那就是: 当研究生的就业率已被本科生乃至专科生远远抛 下, 所谓的研究生教育其实是一种无质量的扩张, 其培养机制必须进行现实转身. 以上并非危言耸听, 从1978 年教育部恢复研 究生招生算起, 高校研究生教育已走过
30 余载的 蹉跎岁月, 分析此中的沉浮得失, 完全可以用王小 波的三本书名作划分.倘若说在上世纪末, 大学教 育仍为精英教育, 研究生培养因为其严进严出而备 受用人单位欢迎, 它是研究生教育的 黄金时代 , 那么本世纪初至研究生扩招的最初几年, 则是 白 银年代 : 大规模的扩招尚未开始, 研究生培养的质 量也还差强人意, 研究生就业虽不至于热得灼手, 也不至于太困窘;
而大规模扩招至今, 则无疑是研 究生教育的 黄铜时代 : 规模庞大、 教育质量时有 丑闻爆出, 就业更是令所有人忧心忡忡. 更进一步说, 较之研究生教育扩招的十几年, 低 就业率其实还不是它失落的全部, 它最大的失落, 其 实在于遗失了整个社会对此种高学历培养模式的认 同.关于这一点, 报章坊间已经看得很清楚.就研究 生报考的动机看, 很多报考者并非奔着学术或自我提 升而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为暂时寻找就业的 避 风港 ;
具体到培养模式上, 本应该以学术能力为参照 的培养路径, 却常常被简单化地定义为, 应该 发表多 少论文 获得多少证书 , 于是一个导师带上数十个 研究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作坊般的培养方式, 自然只 会造成低能的高学历者, 最终被热衷于人口红利的利 益社会所冷落, 演变成就业上的不尽如人意. 就整体素质而言, 我相信绝大多数研究生高过 中专生、 大专生, 但当就业市场以及观察者都开始 对此持否定态度, 这说明重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社 会信任迫在眉睫.大力度的扩招需要放慢脚步, 与 此同时, 研究生招录与教育模式也要改革, 比如在 保证公平的前提下, 能否更多赋予高校甚至是具体 导师自主权?比如, 如何最大限度地以科研项目为 培养内核, 令学生都从中获得学术性收益.但无论 从怎样的视角来评判, 研究生等同于中专生、 大专 生 都是一种严重的警示, 崔向群院士的批评需要 被教育管理者听见. 从2009 年开始, 硕士 研究生的就业率就开始不及本科生.冰冷的事实足以道出残酷的真相,那就是:当研究生的就业率已被本科生乃至专科生远远抛下, 所谓的 研究生教育其实是一种无质量的扩张, 其培养机 制必须进行现实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