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 2019-07-06 |
2 版13主编:温金鸿 责编:陈继舫 美编:向珍 责校:胡永碧 组版: 况琼芳 史海钩沉
2 0
1 6年 5月 6日 星期五 两弹 试爆影像 是如何拍摄下来的 旧机器中找到一台高速摄影机 拍摄 两弹 试爆虽已经过去了四 十多年,但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 目.
当初接受任务时, 气氛非常神秘, 去 什么地方?拍什么东西?一概没说.领 导只强调, 尽快做好各项准备, 随时待 命.我们军人也习惯了这种受命的方 式, 把它看得很平淡.随着时间的推 移, 领导也透露一星半点消息.开始 说是拍大爆炸, 只能在远处拍, 要多 带几个长焦镜头,机器也要多准备 几台.这次带队的领导是摄影行家, 他知道拍核爆炸会碰到很多难题, 这样 才向我们交了底.当听到这个消息后, 我们特别高兴, 那种自豪难以言表.立 了军令状后, 大家满怀激情地投入了拍 摄的准备工作. 身为八一厂的拍摄人员, 部队所有 的新武器、 新装备都见过、 拍过, 而原子 弹还是一片盲区. 任务在身, 压力很大. 我们决心以核专家为榜样,克服困难, 趟过盲区, 将专家们造出的原子弹的爆 炸实况拍好. 有专家说,原子弹爆炸瞬间的闪 光, 有上千个太阳的亮度.为控制曝光 问题, 我们自制了一套深浅不同的阻光 镜, 并作了一系列试验, 掌握了胶片曝 光的难题.有传言说: 美国拍第一次核 试验, 动用上百台机器.我们自己家底 薄, 但薄自有薄的办法.首先立足自力 更生, 着眼于现有设备, 又从已退役的 陈旧机器中挑选了数台, 最叫人高兴的 是找到了一台高速摄影机, 过去因胶片 拉力不够, 长期无人使用.这次我们经 改装、 整修, 并用现有的胶片反复试验, 其频率达到了每秒
2 0 0格左右, 这正合 乎了我们的要求.经过拼凑, 投入这次 拍摄的机器有十多台. 紧张有序的准备结束了, 器材胶片 等装上了军用专列. 随后人员也踏上了 征途.进入核试验场,我们被安排在
7 2 0兵站.这里是核试验指挥机关的驻 地, 总参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志也在这 里, 他是这次核试验的总指挥.当他知 道我们是八一厂派来的后, 就到我们的 帐篷, 嘘寒问暖, 让人感到特别亲切. 首 先谈到安全, 要服从指挥, 零时拍摄人 员的位置要经上级批准, 不能蛮干.张 总是个摄影爱好者,谈的内容很在行, 也很有见地, 让我们很受教益和鼓舞. 用遥控方式拍爆炸 拍爆炸不能靠近, 只能用遥控方式 拍, 这方法是事先将摄影机安装在选定 的位置上,拍摄指令由主控站统一下 达. 在爆心附近的两个工号里, 我们共 安装了四台机器,高速摄影机也在其 中.根据导演的要求, 将四台机器作了 分工, 镜头焦距、 光圈、 频率作了统一的 调整.每台频率都有提高, 高速机提高 到每秒
2 0 0格左右, 这是有风险的.胶 片的感光度、 镜头用的阻光镜和频率都 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不许有半点差 错. 试验时间临近了, 全军各科研单位 在场区设置了各自的项目,其中有飞 机、 大炮、 舰艇、 坦克、 车辆.这个 露天 展览会 是落实周总理 一次试验全面 收获 的指示而安排的. 场面壮观, 临战 气氛浓厚. 清场的最后时刻, 我们跟随基地司 令员张蕴钰等领导来到铁塔下的控制 室做最后的检查,室内不准外人进去. 当首长从室内出来后, 一扇厚实的大门 徐徐关上, 红底黄字的 响 字标语覆盖 了整个门脸, 这个场面极为醒目. 响 字标语, 在整个场区是首次见到.事后 得知是毛主席在一份请示报告中的批 语, 批语说: 原子弹是吓人的, 不一定 用.既然是吓人的, 就早响. 这个 响 将预示国力军威的飞跃发展, 意义极其 深远. 爆炸的当天,摄影人员的位置、 任 务作了分工, 我的位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