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7-06

一、 标本二的外观图和其 侧耳 结构图 标本一 标本二 图3: 标本一 侧耳 折叠方式过程的复原

58 图5: 标本二 侧耳 的缝制步骤 1.3 侧耳 缝制的复原 标本一的 侧耳 结构使用 先折后缝 的 缝制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厚重的缎纹面 料.步骤为: a.先将裁片按照上宽下窄的斜线 折叠;

b. 在裁片背面沿裁片画好的辅助线缝 合;

c.按照已缝合的线将正面翻折过来, 在距 上口 0.1cm 处横向固定缝合, 缝线不仅加固了 折叠后的裁片, 还增加了侧摆内部重叠的三角 布边, 提高了硬挺度, 使得侧摆可以自然展开;

d.将缝合好的四片 侧耳 的边缘与衣身侧摆 对齐缝在衣身侧缝处 (图4) . 标本二的 侧耳 采用纱罗 (轻薄质地) 的 简单结构, 故使用 边缝边折 的缝制方法.这 种方法适用于较为轻薄的纱罗面料. a.先将未 折叠的 侧耳 裁片下摆对齐, 沿侧缝缝到衣身 上;

b.将 侧耳 裁片上部多余的 7cm 贴边翻折 到背面;

c.沿斜线折叠, 并剔除掉下摆的多余 量, 保持下摆圆顺上翘.最后将左右侧缝的前 后两片 侧耳 上缘分别缝合, 以增加支撑力 (图5) . 比较两个标本的 侧耳 结构和缝制方法可以 发现, 不同组织结构的面料, 折叠方式不同: 罗面 料裁片折叠斜线的斜度大于缎纹面料,且上缘折 角少而简单.无论怎样的折叠目的只有一个就 是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以适应面料的性能加 强侧摆的牢固度和横向支撑力, 使 侧耳 不借 助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张开,不至于翻折下垂. 这种 因材施制 的缝制方法, 可以说完全是运 用了 物理 手段, 却表达的是礼教制度, 这也 表现在明代侧耳官袍的穿着方式上. 图4: 标本一 侧耳 的缝制步骤 服饰与传播: 文物解析

59 二零一七年 十二月 / 第六卷 第六期 FASHION GUIDE

2 侧耳 结构的分析 分析 侧耳 结构的独特功能性, 需将 侧耳 还原在明代服制中, 将其与官服组配一并 进行分析和探索.一些学者认为贴里、 圆领袍 组合均为明代内臣服制, [6] 其实它是明廷在旧制 的基础上重建汉律的官服通制,不仅内臣、 外 廷官员, 就是皇帝也惯用无悖, 可谓明代的官 绅时尚.定陵出土的万历帝 侧耳盘领衮袍 [7] 内穿 侧耳中单 (褡护) 就是直接的实证. 分析 贴里、 圆领袍组合既可发现 侧耳 存在的功用 性和礼制的要求. 2.1 侧耳的功能性分析 按明代官制, 文武百官着官服 (制服) , 内 穿贴里, 外罩侧耳盘领袍.收藏家李雨来先生 提供的大袖贴里与獬豸补云纹暗花侧耳圆领 官袍正是这种典型武官官袍组配. 依据结构测 绘和复原实验的结果, 贴里标本的下裳部分是 由8片60cm 的布片连接而成. 前身和大襟为

5 片, 后身为

3 片.前后共叠

20 个褶, 前中和后 中为 马面 褶, 无 侧耳 , 下摆打褶后总宽为 131cm.无侧耳配服说明它是内衣 (图6) .[8] 与之相配的圆领袍标本, 不含 侧耳 时摆 图6: 贴里标本结构图复原图

60 宽为 116cm, 左右各加 27cm 成型的 侧耳 后, 成衣下摆宽度达到 170cm. 显然, 圆领袍增加侧 耳有对贴里包覆的考虑, 特别是在穿着者在行 走、 骑马时, 贴里内褶也会对圆领袍的侧耳有 所支撑 (图7) . 穿在里层贴里袍的标本下摆最宽处为 131cm, 外穿罩袍若不加 耳 结构, 由于布幅所 限, 下摆最宽处为 116cm, 这种情况贴里的下摆 会从圆领袍的侧缝处露出, 这在 宗法 盛行的 明代是不符合礼制的, 尤其是在官服系统中是 违背祖律的.因此, 明朝这种独一无二的圆领 官袍 侧耳 结构扮演着 遮羞布 的功能, 实则 奉为圭臬. 然而 侧耳 成为明代官袍整齐划一 的标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前后 侧耳 并不缝 合在一起, 形成侧开裾的状态, 这样穿着的官员 在骑马或行走时,保持尽量不露出里衣的状态 图7: 侧耳圆领袍结构图复原 服饰与传播: 文物解析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