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9-07-07 |
2 项,中 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在 国内外相关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青藏高原生 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和可可西里遗产地申报中,起到了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 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3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海北站现有固定人员
15 人,其中研究人员
12 人, 支撑人员
2 名,管理人员
1 名.研究员
4 名,副研究 员7名,获得博士学位者占总人数的 80%.学科配置齐 全,结构合理,平均年龄
45 岁.是一支充满活力、经验 丰富、长期从事高寒生态学研究与监测的团队. 近5年来,海北站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 所培养博士
22 名、硕士
52 名,其中
24 人获得"三好学 生"称号,1 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客座研究人员依靠海 北站平台先后培养博士
23 名、硕士
76 名.获得"西部之 光"支撑
6 项,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2 名,青海省"千 人计划"1 名,青海省学科带头人
9 人,获国务院政府津 贴者
1 人.
4 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 海北站生活区面积
10 亩,建筑面积
2 654 m2 ,分为 专家公寓、学生宿舍、食堂、会议室、实验室、锅炉房 和后勤办公用房等功能区.水电设施、互联网、网络 电视齐全,实现了生活区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接待能 力85 人. 海北站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草甸、高 寒金露梅灌丛草甸、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藏嵩草湿 地4种典型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包括长期监测、天 然草地碳过程与收支、模拟气候变化、放牧干扰下的生 态系统演变、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小流域水分收支、 草地功能提升技术示范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 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等野外观测场
8 处,布设实 验40 余个,占地面积
3 400 余亩;
其中,海北站具有土 地所有权土地面积
115 亩,其余土地均采用租赁方式使 用. 现有野外自动观测设备包括:MAWS 气象辐射、LI- 7500A 地表蒸散、CR800 土壤水分含量、植物生长节律 SEQUOIA 野外自动观测和涡度通量观测等,共计
120 套 (件),均实现了仪器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的远程传 输功能. 室内分析设备包括:Smartchem140 水体碳氮分析 仪、Mars6 微波消解仪、Vario EL 元素分析仪和 Kjeltec
8400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等,共计
12 套(件). 同时海北站土壤样品库收集了青藏高原土壤样品
5 万 余份,包括青海省
17 个土类
64 个亚类的土壤,建立了土 壤样品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实现了样品的溯源性.
5 开放与交流 海北站作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担着包括 院刊
1129 科学研究、研究生论文数据获取、大学生夏令营、生态学 科普教育、社会观众考察、政策咨询与建议等支撑服务. 海北站每年支撑来自国内外的
16 个研究机构或大专院 校、25 个学科组的研究工作,其中
19 个学科组在海北站 建立了自己的长期研究样地并布设了实验,6 个学科组与 海北站固定人员合作,利用已建立的研究样地进行工作, 每年在站工作
3 200 人天.每年进行2次大学生、中学生夏 令营科普教育活动.中国科学院-青海大学菁英班
7 人, 由在站人员进行为期
1 年的课程学习与实习指导.每年来 站进行公众考察与参观访问的约100余人次. 与海北站开展合作研究的国内单位有:中国科学 院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植 物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