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9-07-07

7 0 岁的张凤岐是中国音乐家协 会二胡学会的会员,因拉得一手好 二胡,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时,张凤岐便对二胡如痴如醉,后 到高等学府深造,掌握了二胡正规 拉法,且音质悦耳动听,不少学生 拜他为师.与他在一起交流二胡技 艺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二胡达人. 爱好音乐 自制胡琴 张凤岐从小就非常喜爱音乐. 我10来岁时,村里有个梆子剧 团,经常演出,我三爷在其中拉板 胡,经常看到三爷在舞台上如醉如 痴演奏的样子,心里特别羡慕. 年少的张凤岐找到三爷,表达 了想学胡琴的意思,三爷听后,看 了看他说: 你学不了,别学了. 听说这句话,张凤岐满腔的热情像 被泼了一瓢冷水,他一赌气走了. 虽说赌气走了,但那颗极度爱 好音乐的心在心里时时萌动. 三 爷不愿教,何不自学? 于是,张 凤岐有事没事就去找村里那些拉胡 琴的人,偷偷地看人家如何演奏, 在心中默默地记下. 要是有一把自己的胡琴该多 好! 这个想法也就在张凤岐心里 一过,瞬间就消失了.面对贫困的 现实, 这怎么可能? 但他心又不 甘,后来左思右想,想出一个办 法: 买不起,何不制一个? 一天,他和小伙伴神秘地说: 我想自己制个胡琴,想让你们帮 帮忙. 小伙伴们以为他说梦话, 那玩意儿咱可制不了. 小伙伴帮不上忙,张凤岐又想 到会做木工活的二大伯.于是,他 找到二大伯,把自己想法说了.二 大伯说: 做倒是可以帮着做,但 有些材料不好找,像蟒皮、琴筒、 琴弓等. 张凤岐又开动脑筋想办法,历 经千辛万苦终于把这些所谓的材 料拼凑来.没有蟒皮他找来了一张 蛇皮;

弦,他找来一根钢丝代替;

弓毛,他用马尾毛代替.当这些材 料摆在二大伯面前时,二大伯为他 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便用这些东拼 西凑的材料给他制了一个 胡琴 . 说实在的,制的这个胡琴拉 起来,嗡嗡直响,还夹杂着噪音. 于是,他又在琴上面加了一 个弹簧. 这一次声音发颤,听起 来还蛮好听的. 就这样,张凤岐拥有了一把属 于自己的胡琴,他如获至宝. 拉 这个胡琴,成了我生命的全部. 勤学苦练 手抄曲谱 乐器有了,虽然不太好,但是 能满足练习的基本要求.但是光有 乐器,没有曲谱也不行,于是,张 凤岐没事就往拉二胡的那凑. 别 人演奏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听,心 里默默记. 我记得我学的第一首曲谱是 《东方红》 ,先反复听人家演奏,然 后自己琢磨着唱,之后再试着在弦 上摸. 就是用这种笨方法和苦功 夫,张凤岐竟学会了好多曲谱.后来,三爷看到他像模像样演奏胡琴 时,不禁大吃一惊,顿时对他刮目 相看: 你真行! 光靠这种 听、记、摸 的笨 办法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后来, 张凤岐就借人家的曲谱书,然后一 首一首认真抄写下来.笔者采访他 时,他拿出两大本字迹已发黄的曲 谱集让笔者看. 这都是我那时抄 的,你看这小钢笔字. 当笔者翻 开时,里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工工整 整,曲谱也一丝不苟,还标注着页 码、配有插图. 你看那时我下了 多大功夫. 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拥 有了拉二胡这一专长,也正因为有这 项专长,1

9 7

0 年,当时在农村任民办 教师的他被推荐去河北师大艺术系音 乐专业学习.1

9 7

2 年毕业后起初在献 县文化馆工作,后来,调去河间法院 工作,直到2

0 0

0 年退休. 重拾二胡 培养后学 退休后,他又重拾二胡.一个 偶然机会,他走上了培养音乐小学 生的道路.一天,我市音乐爱好者 耿进柱找到他的音乐好友郝友明, 想让他在沧州市给自己女儿耿玉英 找位正规拉二胡的教师,于是郝友 明想到了张凤岐.经郝友明介绍, 耿玉英找到张凤岐并拜他为师. 经张凤岐两年悉心指导,耿 玉英演奏技艺明显提高.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