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 2019-07-07 |
其二,早 期的文章可能已经被总结过了.因此,找几篇综述文章看看就可以了 .此处的全面是指多换几个关键词检索和多换几个数据库检索.先说 关键词,每个作者倾向的关键词不同,而且新兴领域还没有约定俗成 的术语时,更需要多换几个关键词了.再说数据库,因为每个数据库 收录的期刊都是不全面的,这里重要的检索工具必不可少.例如 Scopus、Pubmed、Web of Science 和google Scholar,会收录 比较全面的信息,但会比专门数据库晚(晚多长时间不清楚, Pubmed 会晚几个月,Scopus 更新快些). 综述的技巧 技巧2 随时整理 技巧3 按照问题来 组织文献综 述 技巧1 瞄准主流 综述的技巧 ? 技巧一:瞄准主流 ?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 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 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 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 必 修课 .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 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 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 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 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 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 经典 的文章后 顺 藤摸瓜 ,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 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 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 中国期刊网 、 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 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 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 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 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 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 到. ?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 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 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 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 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 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 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 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 干货 ,可以随时享用. ?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 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 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 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 都陈述出来,在做文献综 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 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 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 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准备工作之大量阅读 ? 首先,没必要全部通读,这样耗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但是,近两年的文章要通读.两年,对比较热的领域来说是 一个合理的综述文章的时间点.这两年的文章要通读,重 点读,也是综述的重点所在.不通读不足以知晓解决了什 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不通读就写综述有点不负责任. ? 两年前的文章没必要通读,因为,可以从近两年的文章中 的前言部分读到对这些文章的评述,也可以从综述文章中 获得相关信息.这些文章着重读摘要就可以了,还有就是 对某一个问题针对性阅读. 文献的阅读方法 ? 阅读上百篇文献可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如果仅仅是浏览一遍 ,就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 过一段时间或者说随着阅读文 献的增多,这个模糊的印象也 失去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写 作和创作的基础,记不住怎么 组织语言,即使是查,也不知 道从几百篇文献上千页中哪里 去查. ? 这样读书虽然刚开始很慢,随着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下来, 你的积累多了,后面的摘录就越来越少了.而且,你的阅 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因为人都是基于旧有的知识去领悟 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知识储备少,一篇文章的知识点 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者大脑中不能浮出有效的实例 去解释,所以接收起来非常困难[1].而随着积累的增加 ,理解越来越容易,也理解越来越充分,速度也越来越快 .阅读速度的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这就 是知识的马太效应[2]. 文献的管理 ? 对于文献管理,Endnote就能够有效地把庞大的文献有效 地组织起来,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期刊、年份、题目 、卷期页码,以及摘要等信息.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提 供DOI,Endnote也能做到.Endnote在文章编排中的作 用是巨大的,是综述写作、论文写作、书籍写作的必备( 其他文献管理工具也不错,ReferenceManager, Biblioscape,NoteExpress等).它的使用方法见王超的 《ENDNOTE使用方法,常用!》[3]. 文章的架构 ? 文献的阅读是一个从 无可非议 、 似是而非 、 大是大 非 到 无事生非 的过程. ? 刚开始阅读,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前几篇文章提出的方 法和结果对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评判 其中的观点.因而,刚开始阅读时会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 全盘接受,很难产生质疑的观点出来,对看的任何内容都 是 无可非议 . ? 等看过十篇八篇的文献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观点较多了 ,有些可能观点相左,这是怀疑会跳出来,对所阅读的论 点进行挑剔,却又不能凭借一两篇文章而确定某种方法完 全胜过另一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从而达到 似 是而非 的境界.只有看过足够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够做 出完整的评价,所获得的优劣比较结果也有充足的论据. 这时候就达到了一种 大是大非 的境界. ? 综述文章,一部分是综合别人的工作,另一部分,还在于 论述自己的观点.大是大非也还只是综合的一步,应该更 进一步,通过对 大是大非 的把握,要能发现新的问题、 新的优点或者缺点、提出改进方法,以及对未来工作和发 展前景的建议和设想,更有甚者,跳出对原有细枝末节的 讨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原理上、方法论上和系统性 上加以评价.这当然很难,故而,多数综述文章综而不述 ,让读者看完之后,对过去有些了解,对未来仍是茫然. 当然,论述的越多,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大. ? 鲜明的例子是,赵立 平[4]历时两年增删二 十多次才写出为未来 5-10年的发展方向提 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文章,方知 述 之不 易. ? 如果阅读完成之后,能够 达到 大是大非 的境界, 即可提笔写作了.写作, 要先搭框架,对所要综述 的内容分门别类,不断细 分.分的越细越好,至少 要三级,三级标题下还可 能有四级五级标题. 细分的益处 ? @框定要综述的问题,缩小范围.不要让自己的写作 随兴所至 而偏 离了方向,失了重点.也容易分清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 不是写书,没有太多的篇幅去展宽全面的讨论,所以要限定自己综述 的范围. ? @写作压力小.想到写一篇文章时,会联想到 写下至少五千文字和 阅读一百篇文献 ,一霎那压力倍增,而且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而细 分之后,所要想的仅仅是对某个方法的某个参数进行讨论,只需一个 小段落的文字.这样简单的多,可以立即完成,没有太大压力. ? @有条不紊.所有要讨论的问题列在那里,就像一个 TO-DO LIST, 完成一项划去一项,一件一件来,有条不紊,进度非常直观. 写作的小细节 ? 文章细分成一个一个小节之后,就可以动手完成每个小段 落了.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非常有效. ? @注重写作的连贯性:写作最好是一气呵成,不要在写A 问题时去思考B的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写作A问题时 发现了对B问题有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