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 2019-07-08 |
在 对诗人译诗使用的源语情况进行梳理的时候,如遇某些源语 线索完全中断的情形,笔者则尝试采用现象学(phenomenolog- ical studies)研究常用的 悬搁 (suspending)和 加括号 (bracketing)的办法,对局部问题暂且存而不论.最后,再将 朱湘的翻译活动置于主体文化范畴内,讨论其译诗的成构特色
7 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探讨它在主体文化系统 内的地位. 关于诗人是怎样翻译的问题,在此将以描写翻译学的方法 展开研究,并以翻译规范为讨论问题的依据,以翻译诗歌的形 式层为切入点,将朱湘翻译的百余首译诗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 进行向心式文本观照(textual analysis) .其目的是体察他在翻 译过程中遵循了什么翻译规范,或对既有翻译规范做出了何种 改写或改进,进而考察他为当时中国新格律体译诗规范建立做 出的贡献.本来诗歌是 形 (form)与 质 (matter)紧密 统一的整体,
5 形式又常被视为诗歌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国 近现代白话新诗革命首先就是从形式革新入手的.由于诗歌与 语言血肉相连,翻译又自语言间的转换始,因此笔者以朱湘译 诗的形式层为切入点,从译入语的择取,到他利用目标语的形 式特质,即视觉图像和听觉声音等,来充分实现他们那一类诗 人标举诗歌 三美说
6 中的 建筑美 和 音乐美 ,进而考察 译者是如何通过翻译诗歌来实现他 尽言 尽象 尽意 之 目的.换句话说,笔者要通过朱湘的现存译诗文本,从翻译规 范的角度着眼于中国文学体系,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参照汉语诗 学中曾经有过的形式规范,从最早的文言格律体,到后来的词、 曲等,再到白话新诗时期已有的各种规范,如韵律、节奏和声 调等形式规范以及译者所处时代业已呈现的译诗规范,来描述 朱湘的翻译诗歌.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翻译规范为参照系,可 以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遵循原文的诗学规范抑或是目标语 系统的诗学规范.在具体的分析中,将不断地叩问三个主要问 题:译者在译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