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9-07-08 |
cn
6 读书2012 年11 月16 日 星期五 Tel押(010)
82614599 阅读分享 《一九四二》 : 小说和剧本对照着读 每逢大导演碰见大作家,碰撞出来的结果 都令人十分期待. 史航称 《一九四二》 就是
11 月 最值得期待的电影. 这也是史航最近选择阅读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 的理由, 作为文化评论者, 史航已经先观 众一步欣赏到了这部电影, 挺喜欢也挺感动的, 所以就回头再读小说 .从影视剧编剧的职业角 度, 史航算得上刘震云的同行, 可谈起刘震云的作 品, 史航的言辞中透着敬佩与欣赏. 这是刘震云 写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1993 年刚在杂志上刊登时 我就看过了, 后来也看过不同版本的电影剧本, 但 能把这种调查体的小说拍出来还是很让人意外. 冯小刚根据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温 故1942》 , 改编的电影 《一九四二》 终于要上映了, 这对冯小刚的影迷和刘震云的小说迷们来说, 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 《温故 1942》 , 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
1942 年, 河南大旱, 灾民
3000 万, 河南成了母亲 煮食自己婴儿的地方. 关于饥饿, 有 我姥娘 我 花生二舅 的记忆, 也有美国 《时代周刊》 记者白 修德的考察, 共同记录了一个民族最不应该忘却 的一次灾难. 这部小说的人物都是散点式的,故事性不 强, 像把一篇篇的通讯报道组合在一起, 如果拍成 纪录片容易理解, 拍成故事片就让人无法想象了. 为了探寻作品与剧本之间的联系, 史航把小说和剧 本对照着读, 就是为了比较起来方便一点 . 刘震云是史航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 他 的作品当中结构的庞杂、 技巧的多变、 语言的繁 复、 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 史航在自 己主持的一档荐书栏目 《史航说书》 中, 就曾推荐 过刘震云的小说集 《官场》 、 《我不是潘金莲》 等. 过一段时间还会说他的 《温故 1942》 和 《故乡天 下黄花》 , 这些都在精品书之列. 历史是值得探究的 《温故 1942》 是一部新历史小说, 在对历史 的叙述中隐藏着重塑历史的欲望. 而最早吸引史 航阅读历史小说的启蒙读物是其中学时代读过 的《井上靖西域小说选》 , 那时候还没有读过鲁 迅的 《故事新编》 , 也不知道写 《胡雪岩传》 的高阳 是谁, 虽然对历史小说比较饥渴但没有遇到让我 尊敬的作品 . 直到史航不经意读到了 《井上靖西 域小说选》 ―― ― 一个日本作家写的中国西域的 故事, 让史航开始相信 历史是值得探究的, 历史 小说是值得信任的 . 借助一个异域人的眼睛, 史航看到了祖国的 西北河山, 看到了敦煌、 河西走廊, 这是与课本 上不一样的更密集、 更有感情的祖国的河山 . 所 以很多年以后史航仍然感谢作者的良情美意, 庆 幸自己在那么早的时候读到这样好的历史小说, 井上靖在写敦煌
20 年之后才走到河西走廊, 尽 管小说的舞台已经全部被黄沙吞噬殆尽、 荡然无 存, 他却觉得月光、 干涸的河道以及流沙, 从古至 今依然如故 . 我觉得他看到的河道和流沙才是历史的本 来面目, 而很多时候甚嚣尘上的喧嚣只不过是转 瞬即逝的沙尘暴. 史航也庆幸在这个喧嚣的时 代 还好没有抵制阅读, 如果真有那一天, 我还是 会怀抱这本书,它不仅能让我感觉到祖国的美 好, 还启迪人们, 读书识字为的不是蛊惑人心, 而 是澄清世道 . 史航: 读小说里讲述的历史 姻本报实习生 贡晓丽 史航, 编剧、 策划人.从事电 视剧编剧逾十年,主要作品有 电视剧《雷雨》 、 《射雕英雄传》 、 《铁齿铜牙纪晓 岚》等,舞台剧 《 我爱XXX》 、 《魔山》 等. 学者扬之水一向以学问和才情著称, 近来她 新出的两本书恰好为这两者作了注脚: 记录了她 担任 《读书》 杂志编辑时期与知识界种种往来的 日记―― ― 《 〈读书〉 十年》 第二卷刚刚推出, 探讨中 国古代文化意象在日常生活中流变的学术小书 《物中看画》 又开始登场. 扬之水包粽子, 又快又好.她若写关于瓜果 粽子之类的考证文字, 无论著者读者, 必别有滋 味.此是我读 《物中看画》 的一点小愿望, 因为书 中所写之物, 离现在的生活远了些. 远, 产生美, 产生隔.譬如我们看古物读古 书, 虽 都在目前 ( 语语都在目前, 便为不隔. 王国维语) , 但知它们诞生极早, 就会神思缥缈. 读扬之水的 《诗经别裁》 , 能体会当代学人读诗之 获. 而 《物中看画》 , 基本上是扬之水读古图古物, 读出一段眷眷风尘. 首篇 《 琴棋书画 图演变小史》 讲此四种艺术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演变史, 说明古人与今人 一样, 喜欢在客厅里摆几架书, 挂几幅画, 甭管读不 读的, 先整个高雅的气氛再说. 琴棋书画 本是古 代知识分子的必修课,属高端审美与修养范畴, 走 卒贩夫无所接触, 但此四事被固定在一起, 成为一 种大众认可的文雅时尚时,便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为家装必备之一, 甚至出现在陪葬中.扬之水举出 金代墓壁画中的琴棋书画的例子,因出自民间工 匠, 笔致不免稚拙, 乃至古琴与抚琴姿势的刻画也 多有舛误. 它证明了两件事: 女子企望用士人拥有 的儒雅风流装点自己的生活, 效仿士人之雅尚的男 性希望女子具有如此的素养. 琴棋书画 , 从男性智识阶层的安身立命到 变化为 四美图 的文化消费之流变过程很值得 玩味.即使在士大夫眼里, 此四事亦沦为技艺而 已.扬之水引明人笔记 《农田余话》 云, 忽必烈问 赵孟\和胡长孺有什么本事,赵说作得文章, 晓 得琴棋书画.胡说臣晓得修齐治平.两人针锋相 对, 元世祖却寻了胡的帽子戴歪了的理由, 没录 用后者.够搞笑的.本来他招南人入朝, 就是 访 求艺术之人 . 雅, 其实需要一定学问来打底, 弄不好就露马 脚. 《马和之诗经图》 一文有这样一个好玩的例子: 马和之画 《诗经 ・ 周颂 ・ 赉》 , 取 天子负斧依南乡而 立 与 纵广八尺, 画斧文于其上, 今之屏风也 之意, 在周文王背后的屏风上画了排列成行的斧头! 斧文 , 实际是 黼纹 , 云雷纹勾连云纹之类的几 何纹也. 马和之是宋代人, 宋人的诗意图最讲求巧 思.扬之水认为, 作为一项依附于文字的艺术创 造, 它只能舍弃文字之美, 而从意象与意旨入手. 画思泥于诗意, 便往往成为图解 .如她的 《物中看 画》 , 图与文结合得非常好, 图不喧宾夺主, 文因之 而益彰. 所谓 物中看画 , 乃 画中看物 也.扬之水 历年的著作, 研究 物 的, 有三分之二之多. 她说 她有着和张爱玲一样的恋物癖, 后者翻译 《海上 花列传》 , 居然也用一大段注释说明 方袍圆领 , 果然够 癖 . 两者的恋物癖, 一个 看取人生 , 一个 打捞历史 , 各擅胜场. 古人崇尚物我两忘,今人纷纷逐物失心, 不 如慢慢地贴过去, 物我两不相干, 又能相看两不 厌的好. 恶梦激发的 创作灵感 姻尹传红 书里书外 不知你是否想象过天堂的模样?或许有生 之年, 去天堂转转是我们不可企及的梦. 但是南极的大自然以它丰富的想象力, 为我 做了一次虚拟实境. 而我几乎就要相信, 如果有天 堂, 它应该和这样的场景与感觉最接近…… 一位 到过南极的外国作家曾这样认为.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也对天堂充满好 奇,不妨一起走进新华社女记者张建松的这本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新华社女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