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07-08 |
com 时报记者 寿亦萍 文 郑晖 摄 时报讯 前不久, 衢州衢江区的农民 老张给时报热线打来电话求助, 说他所在 的高家镇姜家垄村,已经一个月没有下雨, 家里的一亩地花生因为干旱天气只长壳不 长肉, 还有一亩芝麻地因为天太热减产了 三成,接下去如果再不下雨,四亩橘子地估 计也保不住了. 昨天,时报记者带着100份"科学抗旱抗暑宝典"送到了衢县姜家垄村 民的手中. 中午11点,记者抵达老张所在的村子, 接过记者手中的报纸, 老张站在自家院子 的栗子树下便读了起来.看完后,他向记者 再要了10份, 说要给丈母娘家以及隔壁村 友各送一份. " 有些知识蛮好的, 像我们家里养的 鸡,这几天就不怎么吃饲料,刚好报纸上有 办法."对老张来说,这些办法都是希望.但 他仍然很焦虑,因为严重缺水,他的地里已 经一个多月没有淌过一滴水," 如果再不下 雨,这些科学办法就都用不上了……" 为了浇灌尽可能多的田地, 这两天, 老张所在的村委会领导都在四处引水抗 旱. 下午1点半,我们在衢江区江北水电站 门口见到了村委会妇女主任吴琴英,她还 有另一个身份―― ―衢江区高家镇水轮泵 灌溉公司总经理. 这一带10个村子的水利 都由她承包管理, 涉及5000亩地的灌溉. 自从旱灾以来,她已经连续半个多月都在 这里办公. 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 吴琴英高兴地 接过报纸, 她说村民们现在非常需要科学 抗旱,一旦雨水润土了,这些办法就派上用 场了. " 以前水源充足时,靠水冲击水轮泵 就能自动将水压上来, 源源不断的水浇灌 这5000亩田. 但持续干旱导致衢江水位下 降,只能靠电力带动机泵抽水灌田了. "吴 琴英告诉记者,8月1日, 这里新拉了3条机 泵,光一天的电费就1000多元. 为了善用水资源, 抽上来的水经主沟 渠首先汇聚到十字型闸口, 哪个方向的田 严重缺水,就优先开那个方向的闸. " 最忙 的时候要雇10个小工到各个点站岗监测. 但不管怎么样, 还是只能灌1000亩左右的 地. "为了抢水救田,吴琴英已经无暇顾及 家里的猪和小店." 以前家里的猪都要养到 200斤才卖,现在管不过来,160斤就卖了." 吴琴英说, 去年这个时候家里养了100头猪,今年连一半都没有. " 这些报纸就放在我店里吧,每天晚上 村民都要来我这里说田地的情况, 刚好发 给他们!"吴琴英说," 希望报纸多登一些这 样实用的科学小知识. "她说,虽然没见过 这样的大旱,但是灾难面前,政府和媒体给 予的关心,让他们很暖心. 时报记者 翁亚平 时报讯 " 天气太热,这花都给烤干 了不少,心疼死我了. "昨天,记者走访杭 城的浙江花卉市场时,看到市场内各家店 里,顾客寥寥无几,许多店主正在忙着给 花卉洒水. 张彩金是浙江花卉市场彩金花卉店的 老板,她的店里种植了上百株植物. 昨天, 记者将" 科学抗旱抗暑宝典"专刊送到她的 手上时,她直叹气说,偌大的花店里植物枯 死了近三分之一. 张彩金说, 为了给植物补充水分,每 天清晨4点半她就给店里的植物浇水,到 傍晚时再浇一次. 除了浇水,张彩金还支 起了遮阳的黑丝网,不过仍有些植物遮不 到,在暴晒下渐渐枯萎. " 我们把一些不耐 高温的植物放到室内,可店里毕竟空间有 限,不少在户外的植物也只能忍痛让它们 自生自灭了,像吊兰等品种这个月初就枯 死许多. "张彩金说哪怕一天到晚都扑在 花卉上,仍然阻止不了植物枯萎,而这种 现象往年都未曾发生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进入七八月 份, 花卉市场就会迎来传统的销售淡季,如 今再加上持续不退的高温天气,花卉生意更 是" 难上加难". " 利润薄,天气热,生意就更 难做了. 就连七夕节,都很少有人来买花. " 张彩金透露,这一周基本没接几单生意. 除了花店,同样头疼的还有杭城的几 家花卉种植基地. 在杭州怡思园艺公司 200多亩的花卉基地里,记者看到,一些黄 色的矮地牵牛、紫色的石竹被成堆地堆放 在路边等待处理. " 干旱实在是太严重了,就算我们使用 了自动喷灌的洒水器, 再加派人手给花卉 天天浇水, 但还是出现了不愿看到的情 况. "公司总经理余卫东告诉记者,花卉基 地的种植大棚内除了安装遮阳网外, 还配 置了两组风机、水帘等降温设施,还有自动 喷灌系统.工人们也每天早上4点就开始为 花卉浇水,但是受高温影响,死亡的花卉仍 然占到一成左右," 虽然损失在可以接受的 范围内,但损失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 " 时报记者将 " 抗旱宝典" 送到衢州高家镇姜家垄村 村民老张说,这些办法都是希望 高温干旱危害杭城花卉产业 损失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 姜家垄村的村民在看时报记者带去的 " 科学抗旱抗暑宝典" .